秘密計算機程式碼威脅科學

缺少原始碼可能會讓不良科學矇混過關,並給希望密切跟進新研究或檢查錯誤的科學家帶來額外的麻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現代科學依賴於研究人員分享他們的工作,以便同行可以檢查和驗證成功或失敗。但是大多數科學家仍然不分享一項關鍵資訊——驅動當今許多科學進步的計算機程式的原始碼。

這種保密行為正值許多研究人員編寫自己的原始碼——人類可讀的指令,說明計算機程式如何工作——來執行模擬和分析實驗結果之際。現在,一群科學家正在呼籲制定新的標準,要求新發表的研究公開其原始碼。否則,他們說,同行評審和重複實驗以驗證結果的科學方法基本上就失效了。

“對於科學結果的重現、同行評審和擴充套件至關重要的程式碼,有太多從未公開,”哈佛大學結構生物學研究和計算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安德魯·莫林說。“隨著計算在每個科學領域的研究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訪問用於生成科學結果的原始碼將變得越來越關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缺少原始碼意味著科學家在密切跟進新研究或檢查錯誤時會遇到額外的麻煩。原始碼的不可用也可能導致更多不良科學矇混過關——未釋出且不可重現的程式碼在杜克大學的一個案例中發揮了作用,該案例導致了研究撤稿、科學家辭職以及 2010 年肺癌和乳腺癌臨床藥物試驗的取消。

但在 2010 年被引用次數最多的 20 種科學期刊中,只有三種要求在發表時提供計算機原始碼。莫林和來自美國各地大學的六位同事在一篇政策論壇論文中提議將此類政策普遍化,該論文發表在今天的(4 月 12 日)《科學》雜誌上(《科學》是要求提供原始碼的三大期刊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公共資助或政策制定機構應支援公開共享原始碼的想法。他們還建議研究機構和大學應使用開源軟體許可證,以允許原始碼共享,同時保護可能的創新衍生產品的商業權利。

莫林告訴 InnovationNewsDaily:“令人鼓舞的是,我們提出的所有建議都已經以某種形式或另一種形式被各種期刊、資助機構和研究機構實施——因此不需要太多的創新。”

莫林和他的同事說,許多科學家在沒有經過正式培訓的情況下學會了編寫計算機程式碼,因此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共享此類程式碼的開源軟體文化。其他人可能只是對他們為自己的研究編寫的“醜陋”程式碼感到尷尬。

莫林說,即使是為一項研究編寫的一次性計算機程式碼指令碼也應接受檢查和同行評審。他經常最終共享、重用或改編他最初編寫的旨在一次性使用的程式碼。

莫林說:“如果我知道我的程式碼有發表要求,我可能會做一些事情,比如更好地註釋它,更好地跟蹤它,並總體上對我的程式碼投入更多的思考和精力——這肯定會在我以後不可避免地嘗試重用或共享它時幫助我和其他人,即使只是與我自己的研究小組中的其他人共享。”

版權所有 2012 InnovationNewsDaily,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