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的燕鷗可能會根據對逼近颱風的敏銳感知來改變它們的飛行計劃,從而避開風暴的正面衝擊,但仍然可以從風暴過後帶來的覓食機會中獲益。
山階鳥類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日本沖繩的六隻黑枕燕鷗身上追蹤裝置記錄的資料,以更多地瞭解這些鳥類的遷徙多年來的情況。燕鷗飛越菲律賓海“颱風走廊”的一部分,到達婆羅洲和蘇拉威西島,並改變了它們的出發時間——通常顯然是在等待大型颱風即將穿過它們預計的路徑時才離開。
“它們似乎能夠預測到,”日本極地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兼新研究的主要作者讓-巴蒂斯特·蒂博說,該研究於 6 月發表在《海洋生物學》雜誌上。該研究幾乎沒有提供關於燕鷗可能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線索,但其他研究表明,一些遷徙鳥類可以探測到次聲波天氣訊號或觀察到變化的雲層。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蒂博研究的燕鷗通常避開了颱風本身。但是這些風暴可以將食物攪動到海洋表面,因此它們過後立即出現的情況可能有助於飢餓的旅行者。“它們實際上可能會利用颱風來了解何時出發”進行每年的遷徙,蒂博說。在異常平靜的 2017 年,沒有強颱風的提示,這些鳥類開始旅程的時間較晚,並且沒有中途停留地飛行。蒂博希望在一個更大規模的研究中證實這種模式。他還擔心,颱風頻率的增加可能會影響鳥類預測的準確性,從而可能使它們陷入危險的天氣中。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榮譽退休野生動物生物學家羅伯特·吉爾沒有參與這項工作,他說,儘管該研究的樣本量很小,但它增加了科學家對遷徙的總體理解。他研究過一些涉禽,它們的遷徙時間部分是根據即將到來的風暴來確定的,但很少有研究深入探討這種行為。“它們預測的能力比我們擁有的最好的天氣預報員還要好,”吉爾說,“但它們也有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的時間來磨練這項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