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NASA |
當談到研究大型城市中心時,獲得所謂的全域性觀可能很困難。因此,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後退了一步——實際上是後退了 700 公里。為了更好地瞭解世界各地城市的構成,他們分析了 NASA Terra 航天器拍攝的影像,該航天器使用先進星載熱發射和反射輻射計 (ASTER) 收集有關地球表面的詳細資訊。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質學家威廉·斯特凡諾夫解釋說:“我們將每年兩次,白天和晚上,收集 100 個城市中每個城市的資料。” “整個想法是能夠對這些城市的土地覆蓋進行分類,區分植被區與非植被區、城市區與非城市區、已開發區與未開發區,並跟蹤它們六年,以開始瞭解這些城市如何隨時間變化以及它們如何與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地表模式,研究人員定義了不同型別土地利用之間的界限。這些界限反過來又引導他們為他們最近分析的 12 個城市建立了三個類別。“像鳳凰城和阿爾伯克基這樣的分散型城市,缺乏明確的城市中心或核心,”斯特凡諾夫說。“這座城市幾乎一直向外延伸,然後您會到達一個明確的邊界,那裡變成了自然區域。第二種模式是像巴爾的摩(頂部)這樣的集中型城市。當您觀察這座城市的紋理時,您會發現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城市中心,結構的邊緣性或密度向外逐漸減弱。第三種模式,以利雅得和馬德里(底部)為例,[具有]兩者的特徵。”
儘管其中一些可能看起來是直觀的,但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結果代表了這種型別的第一個具體資料。“整個想法是通過了解我們的城市實際上是如何構建的,我們可以開始看到人類喜歡如何設計其環境的共性,”斯特凡諾夫說。“城市結構化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社會原因。但這確實為這些理論提供了真實的、物理的、可衡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