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對觀看獵物的魚類的大腦活動進行了成像。
即時觀察神經訊號為了解大腦如何感知外部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視窗。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使用靈敏的熒游標記來追蹤斑馬魚幼蟲大腦中的這些訊號。
哈佛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家弗洛裡安·恩格特(Florian Engert)對LiveScience表示:“這是一項突破。”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沒有人能夠以如此好的解析度,在自由遊動的斑馬魚幼蟲中,用熒光顯微鏡觀察神經元活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透明的頭部
斑馬魚被廣泛用於研究脊椎動物的遺傳學和發育。它們的幼蟲是神經影像學的理想選擇,因為它們具有半透明的頭部,科學家可以真正地窺視它們的大腦。
為了觀察這些魚腦中實際發生的情況,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因工程蛋白質,稱為GCaMP7a,當神經元或腦細胞放電時,它會在熒光顯微鏡下發光。培育轉基因斑馬魚以在稱為視頂蓋的腦區表達這種蛋白質,該區域控制動物看到環境中移動的物體時眼睛的運動。
在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對轉基因魚幼蟲的大腦進行了成像,當時它觀看螢幕上的一個點閃爍或來回移動。在顯微鏡下,訊號在魚腦中閃爍,反映了點的運動。[觀看魚腦的影片。]
接下來,將活的草履蟲(斑馬魚的獵物)放在固定不動的魚的視線範圍內。再次,可以看到神經訊號在魚腦中快速移動,追蹤草履蟲的運動。然而,當草履蟲靜止不動時,沒有檢測到訊號。
最後,將草履蟲放在一個培養皿中,裡面有一條可以自由遊動、捕獵獵物的斑馬魚幼蟲。研究人員繪製了魚的大腦活動圖,因為它鎖定草履蟲並向其游去。
理解大腦行為
研究人員在今天的《當代生物學》雜誌線上報告中稱,這種新方法將提高科學家對參與捕食行為的腦回路的理解。該系統也可用於對其他腦區進行成像,使科學家能夠觀察參與行為和運動的神經元。
此前,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對斑馬魚的單細胞大腦活動進行成像,但這項研究是首次在自由遊動的魚類感知自然物體時進行成像。“研究斑馬魚的技術發展迅速,”神經科學家約瑟夫·費喬(Joseph Fetcho)在給LiveScience的電子郵件中說道。費喬做了一些早期的成像工作,但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費喬說,越接近揭示自由行為動物的神經元活動模式,這些模式就越有可能代表驅動自然行為的模式。
版權所有 2013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允許,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