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行到化石的過程中,古代甲蟲的翅膀失去了顏色,然後失去了形態。經過緩慢烘烤並被沙子擠壓,閃閃發光的綠色翅膀變暗並變成藍色,然後是靛藍色,最後變成黑色。
這個關於昆蟲的生命、死亡和化石化的故事聽起來很簡單,但古生物學家瑪麗亞·麥克納馬拉花費了多年的辛勤工作才拼湊起來。這位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員想知道古代昆蟲的警告訊號、偽裝和求偶展示是如何演變的。研究普通的化石只能講述故事的一部分,因為今天大多數化石昆蟲都是黑色的,可能是因為它們在埋藏地下時失去了顏色。
麥克納馬拉和她的團隊決定反向工作。他們人為地使現代甲蟲(如上圖所示)和象鼻蟲的翅膀老化,以 выяснить 化石化如何影響顏色。他們在四月份的《地質學》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結果。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化石化不是一個溫和的過程。為了模擬它,麥克納馬拉將昆蟲翅膀放在池塘水中 18 個月,然後在高達 518 華氏度(高於大多數家用烤箱)的溫度和幾乎是大氣壓 500 倍的壓力下烘烤它們,以模擬將泥漿中的碎屑轉化為地下石頭化石的擠壓和熱量。該團隊發現,這個過程破壞並稀釋了甲蟲的反光外殼,改變了它們反射的光的波長,從綠色變為藍色再變為黑色。
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象鼻蟲保持了產生顏色的結構,稱為光子晶體,這可能意味著任何沒有這些結構的化石可能從未擁有過它們。麥克納馬拉得出結論,光子晶體一定是最近才進化出來的,至少在象鼻蟲中是這樣,因為她檢查了三百萬年前缺乏光子晶體的象鼻蟲。
一些科學家不同意。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昆蟲學家安德魯·帕克指出,“每塊化石都經歷一個完全不同的過程”,因此很難將從一個物種或化石中獲得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物種或化石。但他覺得這個想法很誘人:“我們可以開始拼湊出一幅圖景,並將生活中色彩繽紛的場景組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