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天花在1979年已在人類中根除。但鑑於去年秋天的恐怖襲擊事件,它作為一種潛在的生物武器重新回到公眾意識的前沿。由於圍繞涉及該病毒的襲擊可能性以及疫苗儲備可用性的不確定性,對此類襲擊的應對政策不斷演變。現在,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份報告表明,在天花襲擊後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將比政府目前的行動計劃挽救更多生命。
耶魯大學的愛德華·H·卡普蘭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衛·L·克拉夫特和勞倫斯·M·韋恩一起設計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追蹤對大型城市中心進行襲擊可能導致的天花病例和死亡人數。他們測試了許多情景,並比較了兩種主要的治療方案。第一種是所謂的追蹤或環形疫苗接種,即與出現疾病症狀的人有過接觸的人接種疫苗,而患病者則被隔離。相比之下,在群體疫苗接種中,一旦受害者開始出現症狀,就會為全體人口接種疫苗。上個月,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公佈了一項應對計劃,該計劃呼籲進行環形疫苗接種,只有在主要措施無法控制疫情或初始病例數量足夠大的情況下才進行群體疫苗接種。
然而,建模結果表明,無論初始受害者人數多少,群體疫苗接種都會導致更少的死亡和更快地消除疾病。科學家們測試了不同情景,其中引數值各不相同,例如感染人數、傳播率、受害者正確識別的接觸者比例以及可用於管理疫苗的資源。對於一個假設的擁有1000萬居民的城市,該團隊發現,根據目前的 CDC 計劃,與實施群體疫苗接種相比,將會多發生 4,000 多例死亡。作者們得出結論:“延遲轉換為[群體疫苗接種]——正如臨時 CDC 政策所建議的那樣——在死亡人數和時間成本方面都非常高,尤其是在公眾強烈要求接種疫苗以及襲擊事件可能引發的大規模恐慌的情況下。” 考慮到最近的新聞報道稱聯邦政府計劃為多達 50 萬名醫療保健和急救人員接種疫苗,在新發現中可以找到一些積極的訊息。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襲擊發生前為部分人口接種疫苗減少了各種策略之間的差距,並導致總體死亡人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