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擔憂中國放鬆封鎖或引發第二波新冠疫情

其他處於封鎖狀態的國家將密切關注湖北省是否會出現感染病例的再次激增,目前該省正在解除出行限制

2020年3月24日,一名員工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湖北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工作。

幾個月以來,中國湖北省這個最初爆發新冠病毒的地方,首次因一個好訊息而受到關注。那裡的 COVID-19 病例已幾乎降至零,上週,當局解除了該省的出入境旅行限制,距離該省大部分地區被大幅封鎖約 60 天。現在,科學家和世界其他地區都在密切關注,看看放鬆限制人們保持距離的嚴厲措施是否會導致新病例的出現。一項初步分析表明,到目前為止,這些擔憂尚未成為現實。

香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本·考林(Ben Cowling)表示:“現在是放鬆封鎖的時候了,但我們需要警惕潛在的第二波感染。”他將密切關注中國的局勢。考林預計,如果第二波疫情來襲,可能會在 4 月底出現。

湖北乃至整個中國的情況發展,將與許多歐洲國家和一些美國州份息息相關,這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限制了境內旅行,關閉了大多數企業、學校和大學,並告知人們待在家中,以試圖阻止病原體的傳播。 英國疫情建模表明,該國的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學校和大學關閉,可能需要在未來兩年內的大部分時間裡持續實施,以使患有嚴重 COVID-19 感染的住院人數比例保持在可控水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但是,如果中國能夠證明,在解除封鎖後,COVID-19 沒有顯著地重新出現,那麼,可能就不需要如此長期的限制措施。

廣泛的檢測

中國各省現在將使用廣泛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來精確定位新的感染病例,並將保持一些社交距離措施以防止疫情再次爆發。該國還對所有人關閉了邊境,只允許公民入境,以防止境外病例輸入。返回的居民將被隔離 14 天。

但一些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中國政府採取了積極行動,利用社交距離措施來減緩病毒的傳播,並進行廣泛的檢測和隔離感染者,以消除潛在的傳播源。這一策略幫助中國控制了疫情。但其他國家,如義大利和西班牙,主要側重於透過社交距離來減緩病毒傳播,而沒有進行密集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考林表示,當他們試圖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時,將面臨更多挑戰。

然而,香港大學傳染病研究員梁卓偉(Gabriel Leung)表示,鑑於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容易程度,以及一些感染可能仍然未被發現的可能性,中國新疫情爆發的風險仍然很高。他說,一次封鎖可能不夠,可能需要再次採取嚴厲措施來抑制病毒。“在健康、保護經濟和情感福祉之間的緊張關係,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困擾著每個政府。”

限制措施放鬆

湖北省——約有 6000 萬人口——的生活尚未恢復正常,但人們正在慢慢離開家,返回工作崗位,工廠正在重新開放。政府當局表示,大學、中小學和托兒中心仍然關閉,等待“對疫情控制情況的科學評估”。進出省會武漢的旅行限制仍然存在,直到 4 月 8 日。在此之前,人們需要接受病毒檢測才能進出。自 3 月 18 日以來,湖北省僅報告了一例新病例。

英國的一個團隊建模分析了出行限制放鬆後,中國六個 COVID-19 病例最多的省份的流動性增加是否會導致新感染病例激增。在這些省份——湖北、北京、廣東、河南、湖南和浙江——封鎖措施幫助將新的 COVID-19 病例減少到接近於零。

由倫敦帝國學院的傳染病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eil Ferguson)和史蒂文·萊利(Steven Riley)領導的團隊發現,在 2 月下旬,除了湖北省外,所有省份的流動性和經濟活動都在增加,但新感染病例的數量仍然接近於零。隨著 3 月份湖北省的活動重啟,新病例的數量仍然很低。分析得出結論,在中國透過嚴厲的封鎖措施控制住病毒之後,“中國已經成功地在一定程度上退出了其嚴格的社交距離政策。”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新發疾病研究員安德魯·泰特姆(Andrew Tatem)表示:“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但他補充說,必須謹慎對待這些發現。該小組測量的六個地區的流動性和經濟活動水平僅為疫情爆發前的一半,浙江省除外,那裡的水平似乎已與疫情前持平。活動增加與新病例報告之間也可能存在滯後。“我們正處於‘拭目以待’的階段。隨著流動水平不斷上升並恢復正常,圖表會如何變化將非常有趣,”他說。

第二波疫情

梁卓偉表示,如果很大一部分人(50% 到 70% 之間)被感染並且現在具有免疫力,那麼病毒將難以在社群中重新建立起來。但他指出,即使在佔中國 81,000 例病例一半以上的武漢,被感染且現在對該疾病免疫的人數也可能不到 10%——這意味著仍有很多人容易受到感染。疫苗將提高免疫人群的比例,但預計至少一年內不會有疫苗問世。“這些數字不足以讓人鬆一口氣,”他說。

泰特姆表示,要了解放鬆這些措施的風險,“你只需要看看香港,看看那裡發生的疫情反彈”。與新加坡和臺灣一樣,香港透過密集的檢測和接觸者追蹤控制了最初的新冠病毒傳播。

但在過去一週,所有這三個地區的新感染病例都出現了激增。大多數是來自國外的旅客,但也檢測到了一些本地傳播。所有這三個地區現在都暫時禁止國際遊客入境,並要求返回的居民接受為期兩週的隔離。

泰特姆表示,應該“逐步且極其謹慎地放鬆控制措施,並進行非常密切的監測和監控”。

檢測和追蹤

中國仍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廣泛的 COVID-19 監測。各省為所有居民發放二維碼,這是一種條形碼,其中包含基於其健康詳情和旅行記錄的資訊,掃描後即可顯示。如果一個人一直待在中國境內被認為是安全的地區,或者已被隔離且病毒檢測呈陰性,他們將被分配“綠色狀態”——最低風險——這使他們能夠跨越省界、進入醫院和居民區,以及乘坐地鐵和火車。

這項措施不僅可以防止感染者與他人混在一起,而且如果檢測到新的感染病例,政府可以追蹤該人的行動軌跡,並精確定位他們可能接觸過的人。考林稱之為“先進的檢測和追蹤形式”,這將使中國能夠儘快識別出盡可能多的感染者,然後將他們隔離。

最大的問題是,這是否足以阻止新的疫情爆發。考林認為,如果要求其他城市進行武漢所做的檢測數量,它們將遇到麻煩,武漢的檢測量在高峰時達到了每天約 10,000 次。“過度關注檢測和隔離是存在危險的,”他說,並補充說,社交距離措施仍然很重要。

中國城市似乎擔心過早放鬆限制人們保持距離的措施所帶來的危險。過去 18 天一直開放的上海博物館和景點從今天起再次關閉。電影院也再次關閉。儘管該市放鬆了一些規定:人們不再需要通行證才能離開住宅小區,送貨人員可以進入這些區域。該市還在一些公共區域取消了佩戴口罩的要求——此前警方曾使用無人機或機器人強制執行這一做法。

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和美國在內的大多數目前正面臨疫情肆虐的國家,都在依賴社交距離政策,並讓人們待在家中。中國實施了這些措施,但也新建了醫院並進行了廣泛的檢測。然後,官員們挨家挨戶檢查人們的體溫。他們檢測了所有發燒的人,並隔離了陽性病例。“額外的工作使他們能夠阻止病毒,”考林說。“人們正在效仿中國,但方式並不完全相同,”他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0 年 3 月 30 日首次發表於《自然》雜誌。

在此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