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總統辯論之後,媒體都會爭先恐後地決定,除其他事項外,兩位候選人中哪一位更誠實。《
事實核查員》努力工作,試圖確定奧巴馬總統或羅姆尼州長所說的任何內容是否不準確。然而,好像我們其餘的人並沒有等著看早報才做出自己的判斷。無論是觀看辯論、觀看商業廣告還是閱讀競選宣傳資料,我們總能感覺到政治候選人有多麼誠實。這種感覺從何而來?
深夜電視諷刺作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史蒂芬·科爾伯特敦促他的觀眾依賴他們的直覺來判斷他稱之為“真實感”的感覺。真實感是 Merriam-Webster 2006 年的年度詞彙,指的是“根據一個人的直覺,看似真實的質量……不考慮邏輯[或]事實證據”。雖然科爾伯特創造這個詞值得稱讚,但心理學家早就知道人們會依賴自己的感覺來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而最近的一篇論文闡明瞭一種似乎會導致我們產生強烈真實感的情況——額外的相關(但無關)資訊的存在。
研究發現,當陳述中出現影像或其他額外資訊時,會增強人們的真實感,即使這些資訊並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該陳述是真實的。這在政治競選的背景下尤其重要,因為它表明,僅僅在候選人書面宣告旁邊放一張照片就可能導致人們更容易相信他們。這項工作再次證明了我們的想法、信念和行為很容易透過相對無害的方式被操縱。
作者,來自
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昆特蘭理工大學和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四個實驗。在最初的三個研究中,參與者依次檢視名人姓名。有些名字還附有圖片或簡短的文字描述。最後,一半的參與者判斷“這個名人還活著”這一陳述的真實性,而其餘的參與者則判斷“這個名人已經死了”這一陳述的真實性。當陳述附有圖片或簡短描述時,參與者更傾向於判斷陳述為真,而不管該陳述是說這個人活著,還是說這個人已經死了。對於不太熟悉的名人,這種效果更強。
在一個相關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表明這種效果並非名人獨有。參與者查看了一些瑣事陳述,其中一些陳述附有相關的照片,這些照片沒有提供該陳述真實性的證據,並指出他們認為該陳述是真是假。例如,在“澳洲堅果與桃子屬於同一進化家族”的陳述旁邊,參與者可能會看到澳洲堅果的照片。這些照片增加了將陳述評為真實的偏見。
無關的圖片會改變我們對真相的看法這一事實與我們大腦工作方式的一般原則有關。我們的判斷不僅基於我們正在考慮的資訊,還基於這些資訊被處理和組織的方式。資訊被處理的難易程度
早就知道會導致特定的偏差。推理如下:在考慮一些新的資訊時,個人會嘗試回憶其他一致的資訊。這些資訊越容易被檢索到,新的資訊就越有可能被標記為真。因此,如果有人告訴你,“鴕鳥的眼睛比它的大腦還大”,你就會試圖回憶所有你瞭解的關於鴕鳥、眼睛和大腦的資訊。你越容易想到這些資訊,你就越有可能斷定這句話是真的(劇透:是真的)。
這種易於回憶的能力被稱為流暢性,流暢性的影響範圍非常廣泛。雖然本文表明我們認為流暢的資訊更真實,但之前的研究表明,流暢處理的面孔被認為
更具吸引力,而流暢處理的名字更頻繁。事實上,諾貝爾獎授予了丹尼爾·卡尼曼2002 年,他的工作表明,除其他外,我們可以輕鬆回憶起資訊會導致決策中的各種偏見。
儘管作者認為這種流暢性的解釋是最有可能的,但在現階段不可能排除其他解釋。作者推測,例如,圖片或文字可能會導致人們優先尋找與陳述一致的證據。例如,如果展示一張名人的照片,並陳述說“這個名人還活著”,人們可能會尋找照片中支援他或她還活著的陳述的元素,而忽略那些可能表明他或她沒有活著的照片元素,例如照片來自十年前的跡象。進一步的研究應該能夠理清哪種解釋更正確。
向科爾伯特深表歉意,這些發現表明,我們都應該更批判地看待自己的真實感。你的麥片盒上的健康宣告是否附有圖片?你雜誌上汽車廣告的安全宣告是否與其他有關車輛的資訊一起出現?網站上對一個事實的斷言是否出現在作者的照片旁邊?考慮到我們將會在未來四年承受總統選舉的後果,我們不僅應該密切關注候選人提供的資訊,還應該密切關注他們呈現資訊的方式。在許多情況下,相信來自你直覺的真相可能意味著你正在訂閱一些不真實的東西。換句話說:如果感覺良好,就質疑它。
您是一位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請將建議傳送給“思想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Gareth Cook),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與他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