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小的移動細胞

僅需兩個基因即可讓微小的合成細胞移動,為生命的進化提供線索

Illustration of cells using DNA strands to bounce.

托馬斯·福克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孩提時代,真琴宮田(Makoto Miyata)喜歡擺弄收音機和放大器。現在他對擺弄事物的興趣有增無減——但作為一名細胞生物學家,他是在更精細的尺度上進行這項工作。在一篇發表於科學進展的文章中,宮田在日本大阪府立大學的團隊調整了最小的合成生命形式的基因,使其能夠自行移動,暗示了最少的基因新增如何幫助原始細胞開始移動。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瞭解最早的天然細胞是如何發展出運動能力的。此類研究使用了細菌屬螺旋體:單細胞、螺旋形的寄生微生物,它們透過簡單的彎曲、伸縮和改變形狀來移動,而不是像許多其他細菌那樣使用專門的附屬物。在螺旋體中,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七個可能有助於這種細胞運動的基因。但實驗證實這些基因的精確作用已被證明具有挑戰性。

該團隊轉而研究一種合成細胞,稱為JCVI-syn3.0(簡稱syn3.0),這是J.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2016年建立的。該細胞以創紀錄的少量基因(總共473個基因)生存和複製——相比之下,人類擁有超過20,000個基因。但是syn3.0無法移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宮田和他的同事將七個與運動相關的螺旋體基因的組合插入到syn3.0細胞中。他說,他生動地記得他透過顯微鏡看到以前靜止的合成細胞“跳舞”的那一刻。幾乎一半的細胞呈現出新的形狀;有些甚至發展出扭曲的螺旋形來游泳,就像螺旋體一樣。

宮田曾設想創造一種可以移動的合成細胞,但他說當它真正發生時仍然“非常驚訝”。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細胞工程師伊麗莎白·A·斯特里查爾斯基(Elizabeth A. Strychalski)說,感到驚訝的並不只有他一個人,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參加了在釋出前的一次演示。“當他們展示這些生物游泳的影片以及它們的[形狀]是如何改變的時,你幾乎可以感覺到集體的驚歎,”她說。宮田的團隊發現,引入僅僅兩個基因的組合就足以產生類似螺旋體的運動。

斯特里查爾斯基指出,其他研究人員使用了類似的DNA插入技術將水母熒光基因新增到貓胚胎中,創造出會發光的家貓。但很少有人預料到它會在合成細胞中起作用。她說,這項實驗“感覺非常大膽”,“而且[它的成功]也對該領域具有巨大的激勵和鼓舞作用。”

儘管很難想象是什麼條件觸發了數十億年前細胞的首次運動,但這項研究表明,微小的變化如何幫助它們實現巨大的飛躍。斯特里查爾斯基說,這項研究對未來也具有意義:“移動合成細胞有朝一日可能會被設計用於尋找人體內的汙染物、病原體甚至癌細胞。”

*編者注(2023年3月21日):此句在釋出後進行了編輯,以更正發表該研究的期刊名稱。 

Saugat Bolakhe 是一名自由科學記者。他曾在尼泊爾攻讀動物學本科,並在紐約城市大學克雷格·紐馬克新聞研究生院獲得碩士學位。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自然》、《新科學家》、《量子雜誌》、《Eos》、《發現》、《Knowable》和其他出版物上。

更多作者:Saugat Bolakhe
大眾科學雜誌 第328卷 第4期本文最初以“變形者”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328卷 第4期 (), p. 1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23-16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