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縮小到奈米尺度,科學家們發現越來越難以觀察和測量他們微小的創造物。現代機器部件的長度僅為十億分之一米,實際上正變得比用於觀察它們的光波長還要小。研究人員曾嘗試創造波長極短的類雷射光束來觀察這些微小物體,但結果通常很弱,而且裝置過於笨重,無法實際應用。現在,《科學》雜誌 current issue 上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創造這種所謂的極紫外光,使用的裝置可以放在餐桌上。
在傳統雷射器中,充氣室兩端的鏡子來回反射光,這迫使光子同步並增加光的強度。在這項新工作中,科羅拉多大學的蘭迪·巴特爾斯和他的同事們將高強度可見光雷射器穿過充滿氬氣的管子,脈衝持續時間僅為千萬億分之一秒。在穿過 спеціально設計的“結構化波導”後,出現了一束同步光子流,其極紫外波長僅為幾十奈米。這種光束強度高且功率強大,比典型的光雷射器保持焦點的時間更長,並且可以闡明更小的物體。
這項新技術的潛在應用可能非常多。特別是,該裝置的小尺寸使其非常實用,尤其是在檢查分子行為以及幫助工程師設計和測試製造系統方面。“在微電子等領域,任何加速新技術開發的工具都可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競爭影響,”科羅拉多大學 JILA 的團隊成員亨利·卡普坦評論道。看來技術世界小型化的又一個障礙已經被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