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大約5000年前,人們認為來自西亞歐亞大陸的人首次進入印度。到達那裡後,他們可能與居住在次大陸的本土原始亞洲人口混合。但歷史學家認為,正是這些印歐人創造了當前的印度教種姓制度,而且似乎他們在這樣做時,將自己置於這個階級制度的頂端,也許他們將這個制度強加於現有的社會秩序之上。由於不同種姓成員之間的婚姻在印度傳統上是禁忌,因此新來者很可能只與地位較高的本土印度人通婚。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一個來自印度、歐洲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比較了來自八個不同種姓的265名印度男性的母系遺傳DNA變異以及父系和雙親遺傳變異,並將結果與750名非洲、歐洲、亞洲和其他印度男性的結果進行了比較。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本月出版的《基因組研究》雜誌上,結果是雙重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高等種姓成員與歐洲人血緣關係更近的觀點。
研究人員發現,母系遺傳的DNA更接近亞洲人,儘管在較高等級的成員中,與歐洲人的基因相似性更為常見。然而,在父系遺傳的DNA中,他們發現了與歐洲DNA更大的相似性。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到達印度的西亞歐亞人主要是將自己置於社會階梯頂端的男性,他們只與最高種姓的女性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