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科學家已申請許可,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組——這項請求可能導致世界各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研究。
隸屬於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員凱西·尼坎表示,她計劃使用基因編輯來提供“對人類早期發育的基本見解”。倫敦新的耗資 7 億英鎊(11 億美元)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尼坎在 9 月 18 日表示。在克里克研究所釋出的宣告中,尼坎表示她的團隊希望使用基於 CRISPR/Cas9 系統的技術——這是一種最近開發的精確編輯基因組的技術,已在生物學界廣受歡迎。她的申請最初由《衛報》報紙報道。
在英國,出於治療目的(例如,根除遺傳疾病)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是非法的,但根據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 (HFEA) 的許可,研究工作是可能的。該機構負責監管生育治療和胚胎研究,已確認已收到首個使用 CRISPR/Cas9 的基因編輯許可申請。“將在適當時候考慮,”HFEA 表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今年 4 月,《自然》雜誌透露,中國的一個團隊首次報道使用 CRISPR/Cas9 技術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組。這項由廣州中山大學基因功能研究員黃軍就領導的研究,涉及修改導致血液疾病 β-地中海貧血症的基因的嘗試。該研究使用了無法存活的胚胎,這些胚胎無法導致活產,但儘管如此,還是引起了巨大爭議。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發育生物學家羅賓·洛弗爾-貝吉向《自然》雜誌強調,黃軍就及其同事的論文探討了糾正會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而尼坎的工作則提出了關於人類胚胎髮育的更基本的問題。“凱西無意對基因組進行臨床應用方面的修改,”他說。
洛弗爾-貝吉說,中國對胚胎基因編輯工作有指導方針,“但這些還不是法律,並且只會獲得當地倫理委員會的批准”。相比之下,如果尼坎的申請獲得許可,這將標誌著“國家監管機構的首次批准”,他說。
監管辯論
黃軍就團隊 4 月份的報告引發了一系列科學和政策會議及宣告,各國政府和政策專家都在努力解決如何在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方面劃定界限,以及是否應該劃定界限。
在該工作發表後不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重申了其禁令,禁止資助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該禁令可能也適用於無法存活的胚胎,它表示。
但 9 月 2 日,包括惠康基金會和醫學研究委員會在內的五個英國研究機構釋出了一份宣告,敦促繼續在研究中使用 CRISPR/Cas9,即使在人類胚胎中,只要在倫理上是合理的且合法的。
一週後,一個由幹細胞研究人員、生物倫理學家和政策專家組成的名為欣克斯頓集團的網路表示,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會議之後,他們得出結論,涉及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的研究對“基礎研究具有巨大價值”。
9 月 14 日,英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宣佈,他們將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聯合舉辦一次關於種系編輯(對胚胎、精子和卵子的基因改變)的峰會,於 12 月舉行。
備受關注
HFEA 的申請很可能受到世界各地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因為該監管機構在對人類胚胎工作進行謹慎但逐步的監管方面享有全球聲譽。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生物倫理學研究員莎拉·陳說,關於世界不同地區允許進行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內容存在混淆。她說,良好的監管可以幫助科學家明確他們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由於其成功的監管歷史,英國可以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她說。
“雖然我確信其他國家的人們會密切關注 HFEA 如何處理此許可證申請,以及如果獲得批准,研究將如何進展,但這實際上並不值得如此關注,”洛弗爾-貝吉說。“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實際上與在不打算植入女性體內並在培養幾天後銷燬的胚胎上使用任何其他方法相同”。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5 年 9 月 18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