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科學 MIND》雜誌評測《初嘗:我們如何學會飲食》

比·威爾遜的書籍探討“我們如何學會飲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初嘗:我們如何學會飲食
作者:比·威爾遜
基礎圖書出版社,2015年(27.99美元)

美食作家威爾遜說,每一次咬食都會形成記憶,而最強大的記憶是第一次。作為孩子,我們不僅僅是透過將新食物放入口中來學習我們喜歡和不喜歡什麼。我們還透過觀察他人在家、在學校和在電視上吃飯來學習。威爾遜估計,到我們18歲時,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有了大約33,000次獨特的食物學習體驗。在《初嘗》中,她詳細描述了人類與食物之間複雜且常常令人擔憂的關係,並探討了為什麼對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飲食會變得如此糟糕。

基因差異可能決定我們如何品嚐食物,甚至決定我們有多喜歡飲食,但我們學習飲食的環境最終塑造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例如,大多數嬰兒在面對苦味時會伸出舌頭、吐口水甚至哭鬧,儘管許多人長大後會喜歡上印度淡啤酒或法式烘焙咖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威爾遜說,喜歡上新食物很大程度上是熟悉的結果。人類天生喜歡他們所知道的東西。孩子在嘗試某種食物之前常常會決定不喜歡它,因為它看起來或聞起來可能與他或她已經吃的食物不同。研究表明,我們透過“僅僅接觸”來獲得新的口味,這個過程歸結為一種透過反覆嘗試新事物來學習喜歡它們的趨勢。

儘管某些食物可能對一部分基因超級味覺者來說總是特別辛辣,但人們認為口味無法改變的觀念可能會勸退他們嘗試新食物,並導致不良或挑食的飲食習慣。事實上,威爾遜聲稱,估計有 25% 的成年人從未擺脫童年時期的食物挑剔。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挑食會導致對某些食物持久的恐懼,這會吞噬人們的生活。威爾遜描述了一位女士,她選擇大學是基於學校食堂供應不含牛至或香料的普通披薩這一事實。

除了描述這種可怕的飲食失調外,威爾遜還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更基本的日常壞習慣。她解釋了這些習慣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在我們學習飲食的食物環境中形成的——以及我們如何克服它們。對新的食物體驗持開放態度是一個開始。有時,威爾遜的批評讓人感到矯揉造作,老調重彈地抨擊過度消費的健康陳詞濫調,包括肥胖流行病和“西方”飲食的弊端。然而,當她描述自己十幾歲時經常狼吞虎嚥地吃掉幾桶冰淇淋時,她為這些沉重的話題注入了一些輕鬆的氛圍。

初嘗》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對我們的口味如何演變提供了深刻的見解。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為我們所有品客薯片愛好者和好時蛋糕迷提供了一個救贖的機會,它提供了關於如何戒掉垃圾食品成癮以及改變最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的明智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