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利用大腦理解和治療恐懼與焦慮
作者:約瑟夫·萊杜
維京出版社,2015年(28.95美元)
伍迪·艾倫在《安妮·霍爾》中的角色並非好萊塢典型的男主角。艾維·辛格或許迷人而詼諧,但他過於關注飲食的細節、過去的戀情失敗以及最終的死亡,以至於最終趕走了他的女友安妮。
艾倫是 1960 年代擁抱焦慮的幾位文化人物之一——根據世界知名的記憶和情感專家、紐約大學教授萊杜的說法,焦慮是“他電影幽默的離心力”。萊杜向我們保證,焦慮是生活的自然組成部分,儘管對許多人來說,它會變成病態。美國焦慮與抑鬱症協會估計,美國有 4000 萬成年人患有焦慮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焦慮》一書中,萊杜探討了關於焦慮和恐懼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前沿研究,旨在揭示焦慮是什麼,它如何變成有害的、有時是使人衰弱的疾病,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它和相關的疾病。與流行的看法相反,萊杜認為焦慮不是一種天生的反應。相反,我們的人生經歷會在時間推移中孕育它的發展。更具體地說,他說,與焦慮相關的生理反應——例如手掌出汗、肌肉緊張和心悸——最終會改變我們的大腦化學。
萊杜解釋說,恐懼和焦慮在許多方面重疊,但在幾個關鍵方面有所不同。恐懼是由直接威脅引發的,而焦慮則更隱蔽,是對感知到的威脅的回應而產生的。當我們思考假設的未來情景或回憶不愉快的記憶時,我們可能會變得焦慮。這樣,焦慮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很大的力量,因為它跨越了我們的過去和未來以及現在。
萊杜說,當一個人積累了某種程度的精神和身體症狀,這些症狀會定期影響他或她的決定和行動時,焦慮就達到了疾病的程度。例如,一個恐高症的人可能會費盡心思避免乘坐電梯、爬樓梯,甚至避免向窗外看。
本書的後半部分側重於當前和未來的治療方法。萊杜認為,目前可用於治療焦慮症的藥物存在不足,因為它們只針對我們過度活躍的神經反應,而不是潛在的關聯。他認為,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多管齊下的方法,可以重新調整我們對觸發因素的反應。目前的努力側重於調整一個人的神經環境——在某人感到焦慮時,施加電刺激或使用催產素等激素,以努力將不良關聯轉變為良好或中性的關聯。
總的來說,萊杜提供了這種複雜情感最完整的描繪之一。不幸的是,《焦慮》讀起來可能像一本教科書——這本書最初就是這樣構思的——這使得非科學家有時難以完全理解其內容。儘管如此,萊杜透過穿插輕鬆的時刻——包括來自他自己生活的有趣的敘事旁白,以及對哲學和動物心理學的引人入勝的涉獵,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這些線索有助於將焦慮和相關疾病置於個人和歷史框架中,而不僅僅是臨床框架中。《焦慮》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其廣度超出了其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