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靈性

冥想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來產生平靜感?藥物能否在無需我們數小時內觀的情況下利用這些機制?

經常冥想的人會感到令人羨慕的平靜感。神經科學家已經表明,透過改變腦電波模式,這種訓練可以清除消極想法。經驗豐富的冥想者在應對日常壓力時更加冷靜,並且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務中表現更好。少數研究人員認為,同樣的腦部變化甚至可以帶來身體上的益處,例如降低血壓和預防疾病。

科學家以及像達賴喇嘛這樣的經驗豐富的冥想者也想知道需要多少冥想才能獲得這些益處。如果每天兩次,每次20分鐘就足夠了呢?一個人可以將此新增到他或她每天在跑步機上30分鐘的日常活動中,並實現身心和諧。

對冥想的臨床研究數量正在增加,部分原因是達賴喇嘛本人鼓勵進行此類分析。理查德·J·戴維森(Richard J. Davidson)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他 практикует 冥想,是最早記錄藏傳佛教僧侶在改變狀態下腦部活動的人之一。戴維森的團隊此後進行了一些創造性的實驗,以測試可能的神經益處。戴維森正在研究大腦的電活動如何對應於對環境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他已經表明,與新手相比,冥想在經驗豐富的從業者中,更大程度地觸發了與注意力和感知相關的高頻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另一位冥想者,瑪格麗特·E·凱梅尼(Margaret E. Kemeny),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健康心理學家,正在研究幫助健康成年人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她正在跟蹤她培訓過的冥想教師,以及一組未經培訓的教師,為期五個月,以觀察每天幾分鐘的定期冥想是否會以積極的方式改變身心。她的答案將基於對調節壓力的腦化學物質、心率、血壓和情緒評級的測量。

克利福德·薩隆(Clifford Saron),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學者,提出了一個大膽而有趣的研究專案。他想找到 30 個人,他們願意暫停一年的生活,住在太平洋沿岸的海灘上,每天花數小時冥想,只是偶爾會被從腦部掃描器到血液分析儀等大量科學裝置探測。薩隆希望確定冥想是否會產生永久性的生物學變化,例如大量新的或改變的腦細胞,給人帶來寧靜感。更重要的是,如果他能識別出產生內心平靜的腦區,那麼製藥公司可能會設計出產生相同效果的藥物。為了測試該專案是否可行,薩隆首先設計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試點研究。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許多科學家表示他們可能願意抽出幾個月時間做志願者,但沒有人願意簽約一年。

促使薩隆發起這項倡議的人是科羅拉多州商人亞當·恩格爾(Adam Engle)。在 1970 年代在尼泊爾徒步旅行時,恩格爾被他遇到的佛教喇嘛的溫暖和同情心所吸引。十年後,他了解到達賴喇嘛對科學的愛好,並最終與已故的神經科學家和佛教修行者弗朗西斯科·J·瓦雷拉(Francisco J. Varela)共同創立了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心與生命研究所”(Mind & Life Institute)。恩格爾說,該研究所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彌合”科學與靈性之間的差距。

2000 年,該研究所在印度贊助了一次會議,神經科學家與達賴喇嘛會面,討論研究佛教冥想實踐的方法。與會者之一是保羅·埃克曼(Paul Ekman),一位著名的面部表情和情感專家。在隨後的研究中,埃克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發現喇嘛評估面部表情所顯示的情緒比“我多年來測試過的數千人,包括律師、警察和法官”更快更準確。他認為冥想提供了一種加強調節注意力和情緒的大腦回路的方法,並相信這種做法可以幫助許多患有以異常情緒反應為特徵的精神疾病的人。

進步的機會正在擴大。2003 年,1000 多名科學家聚集在麻省理工學院,聽取達賴喇嘛描述這個新的研究領域。2005 年 11 月,在達賴喇嘛即將發表演講的神經科學學會會議前幾天 [參見 R. Douglas Fields 在第 42 頁的文章“大腦冥想”],達賴喇嘛和科學家們在華盛頓特區的憲法大廳會面,分享成果並討論如何研究冥想可能改變身心疾病狀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以及心與生命研究所贊助了這次會議。大學正在認真對待這一研究方向,許多研究人員也在為這些研究尋找聯邦資金。

在 11 月的活動中,達賴喇嘛為他的神經科學家聽眾祈福時,他表達了希望他們的努力將為更健康、更幸福的世界鋪平道路。

(延伸閱讀)

  • 《破壞性情緒:與達賴喇嘛的科學對話》。丹尼爾·戈爾曼 (Daniel Goleman)。Bantam,2003 年。

  • 《真正的快樂:以冥想為通往圓滿的道路》。B. Alan Wallace。John Wiley & Sons,2005 年。

 

SA Mind Vol 17 Issue 1本文最初以“Science Probes Spirituality”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Vol. 17 No. 1 (), p. 38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206-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