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您可能已經聽說過斯坦福大學校長辭職馬克·泰西耶-拉維涅一事。此前一個月,大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發現,泰西耶-拉維涅除其他事項外,“未能果斷而坦誠地糾正科學記錄中的錯誤”,至少在四個不同的場合。
鑑於對此案的大量報道,您可能會認為泰西耶-拉維涅的下臺表明,這種失敗非常罕見,並且通常會導致重大處罰。
兩者都不是真的。如果——並且考慮到此類事件的歷史,這是一個很大的“如果”——期刊最終撤回了泰西耶-拉維涅已表示同意撤回的三篇論文(兩篇在《科學》雜誌上,一篇在《細胞》雜誌上),這個數字將不到我們預計今年看到的撤稿的十分之一。我們“撤稿觀察”追蹤已撤稿論文,估計這個數字約為5,000篇——僅佔應該發生但未發生的撤稿的一小部分。並且大多數名字出現在已撤稿論文上的研究人員的職業生涯都沒有受到損害。那些論文沒有被撤回的人甚至更少擔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從遠處看,戴著美化歷史的玫瑰色眼鏡,將責任完全歸咎於泰西耶-拉維涅,因為他現在聲名狼藉的作品仍然留在科學記錄中,沒有任何標記,這是合理的。畢竟,正如調查委員會在其報告中指出的那樣,研究問題“在 2001 年、2010 年代初期、2015-16 年和 2021 年 3 月”浮出水面。
委員會寫道,2001 年,泰西耶-拉維涅告訴一位以書面形式向他提出問題的同事,“他將採取糾正措施,包括聯絡期刊並嘗試釋出更正”。但他沒有這樣做。
2015 年和 2016 年,在 PubPeer 上出現關於論文的評論後,情況有所不同,PubPeer 是一個討論科學論文有效性的論壇。“泰西耶-拉維涅博士在 2015-16 年間,儘管另一位合著者在此期間不合作,但在最初與《細胞》和《科學》雜誌進行糾正工作方面做得很好,”委員會寫道。但《細胞》雜誌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更正,《科學》雜誌表示將發表泰西耶-拉維涅的更正——但後來沒有。
該報告繼續描述了另外兩個涉及其中一篇《科學》論文的案例,以及一篇我們最多隻能勉強描述為漏網之魚的《自然》論文。需要明確的是,正如報告指出的那樣,泰西耶-拉維涅的不作為是一個值得制裁的大問題。(我們應該提到,他將繼續擔任斯坦福大學的終身教授。)即使是嘗試更正——而不是撤回——顯示影像操縱證據的論文,也暗示了記錄經常無法果斷修復。
但忽略相關期刊(我們可能會補充說,這些期刊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學期刊之一)的失敗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將確保問題再次發生。《科學》雜誌主編霍爾頓·索普在報告發布後在 Twitter 上發文宣佈,如果研究人員沒有要求撤稿,他本應撤回泰西耶-拉維涅在該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也就是說,再次慈善地說,這並非完全令人放心。《科學》雜誌的一位發言人最近告訴“撤稿觀察”網站,它“近年來在必要時一直更積極地糾正記錄”,但它有未能優先考慮撤稿的歷史,而且不僅僅是在這個案例中。
《科學》雜誌並非孤例。儘管期刊保證同行評審能夠完成這一角色,但出版商最近已將其大部分質量控制外包給志願者偵探,而這些調查人員通常表示,他們許多有充分根據的批評都被期刊編輯忽視或輕描淡寫。這種不妥協的部分原因無疑是由於“不發表就滅亡”的激勵機制促使作者聘請律師來對抗撤稿。出版商可能認為承認錯誤會損害他們的聲譽——以及他們的底線。許多人等待大學要求撤稿,儘管很多大學多年來一直無視這些要求。
但是大學,尤其是但不完全是像斯坦福大學這樣的私立學校,幾乎沒有動力去淨化。正如我們和其他人所論證的那樣,學術機構在研究不端行為調查方面非常不透明。調查不僅有時需要數年才能完成,而且隨後的報告通常像學校律師允許的那樣簡陋。我們祝賀斯坦福大學董事會公開發布關於泰西耶-拉維涅的報告,儘管該檔案來自 Kirkland & Ellis 律師事務所的信箋抬頭表明,內容可能已被儘可能地修飾和刪節。我們注意到,似乎是斯坦福大學一名一年級學生的報道促使了在這個已存在多年的案件中採取行動,因此大學也沒有完全光彩。
有些人認為,湧入科學出版界堤岸的定期撤稿浪潮中存在樂觀的餘地。一次撤回數百篇不再罕見。但這些大宗撤稿中的大多數是由於論文工廠的活動證據,論文工廠向渴望發表文章的作者出售作者身份、偽造的同行評審和整篇手稿。一種更憤世嫉俗的觀點——我們所堅持的觀點——是出版商大肆宣揚此類事件,僅僅是因為他們可以將自己描繪成老練的作惡者的受害者。當然,這種敘事忽略了出版商儘可能多地向“不發表就滅亡”之火中傾倒汽油的事實,並且它有可能轉移我們對可能更嚴重的欺詐行為的注意力。
擺脫這種扭曲的激勵機制將是一個好主意。獎勵欺詐檢測而不是懲罰舉報人也是如此。科學家、大學和出版商可能認為他們未能糾正記錄的原因是合理的,甚至可能對科學有益。但在當今如此多的人理所當然地擔心對科學缺乏信任之際,他們可能需要照照鏡子並意識到,每當明顯的缺陷被允許在沒有評論的情況下存在時,又一個有正當理由的懷疑論者就會獲得翅膀。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 《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