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學校復課沒有好的選擇

讓學生返回教室或讓他們待在家裡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020年8月14日,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約翰·B·賴特小學,老師演示教室裡的有機玻璃閱讀角。

編者注 (2020年9月4日):由於學區正在努力應對復課的挑戰,本文正在重新發表。紐約市是唯一嘗試這樣做的大學區,最近將面對面課程的開始時間推遲到9月21日。

即使美國各地的學校已經開始復課,關於學生是否應該親自到教室上課的爭論仍在加劇。人們普遍認為兒童感染重度 COVID-19 的風險相對較低,但美國兒科學會 (AAP) 的一份新報告表明,累計病例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翻了一番:在7月9日至8月13日之間,病例數從約20萬例增加到超過40.6萬例。實際復課可能會加速病例增加——可能會增加出現嚴重症狀的兒童人數,並刺激病毒在整個社群的傳播。

無論兒童是在教室上課還是在家遠端學習,每種選擇都存在對學生、他們的家人和與他們一起工作的成年人造成傷害的風險。導致 COVID-19 的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透過學校建築的封閉走廊和教室傳播。但長期依賴虛擬學習可能會擾亂兒童的教育和社交發展,並可能產生嚴重的長期經濟影響。為了儘量減少損害,各個學校正在實施各種不同的計劃,並準備在當地情況發生變化時改變路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正在形成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公共衛生風險

現有證據表明,兒童——雖然肯定並非對 COVID-19 免疫——在某些方面比成年人更不容易受影響。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 6 月份的研究發現,20 歲以下的人感染該疾病的可能性是老年人的一半。AAP 報告指出,兒童病例在增加,同時也發現該人群僅佔美國所有 COVID-19 病例的 9.1%——而且兒童的嚴重冠狀病毒病例很少見,導致住院和死亡人數較少。“幸運的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兒童感染 COVID 是一種非常輕微的、自限性疾病。許多兒童甚至常常沒有症狀,”AAP 的兒科醫生和發言人丹妮爾·杜利說。

儘管風險較低,但並非不存在。AAP 的報告(包括來自 44 個州的資料)指出,這個年齡組中的一小部分——兒童 COVID-19 病例的 0.2% 到 8.8% 之間——確實需要住院治療。同一份報告表明,19 個州報告沒有兒童死亡病例,兒科死亡率最高的是 0.6%。但是,如果該年齡組的感染總數上升,那麼出現嚴重病例的人數也可能會增加。

兒童也可能會將冠狀病毒傳染給成年人,而成年人往往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教師、清潔工、公共汽車司機和其他人都必須在封閉的空間裡花費大量時間與學生在一起,他們從兒童那裡(以及彼此之間)感染 COVID-19 的風險相對較高。在佐治亞州格溫內特縣的學生甚至進入公立學校大樓之前,參加計劃會議的 260 名員工要麼 COVID-19 檢測呈陽性,要麼與其他人有接觸。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40 名學校官員參加了一次室內會議。幾天後,其中一名官員的 COVID-19 檢測呈陽性——由於該人的接觸,其他與會者不得不進行隔離。許多學校員工擔心,返回教室將使他們自己及其親人的生命處於非常真實的危險之中。

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海倫·詹金斯說:“我們需要擔心的問題是(兒童)是否是傳播媒介。”關於兒童傳播冠狀病毒的程度的科學尚未確定。詹金斯說,一些資料表明,“感染者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是成年人的一半。”杜利指出,“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兒童)往往不是傳播者,因此從我們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他們不一定會將其傳染給其他兒童或他們家庭或社群中的其他成年人。”但其他資料表明,10 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充當傳播媒介。7 月份線上發表在《新興傳染病》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韓國近 6,000 名冠狀病毒患者的接觸追蹤報告,發現 10 至 19 歲的人傳播病毒的程度與成年人一樣。

[關於兒童如何傳播冠狀病毒的持續問題的更多資訊。]

即使傳播率和嚴重病例非常低,親自上學的學生也可能至少將一些感染帶回家給家人——他們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健康威脅,並在普通人群中更有效地傳播病毒。這個問題可能導致了以色列第二波冠狀病毒病例。5 月份,該國的資料令人鼓舞地低,因此學校在幾乎沒有限制的情況下重新開放。但隨後,兒童的感染人數迅速飆升,隨後是年齡較大的以色列人。在其他國家,學校透過更加謹慎並實施各種限制措施(例如強制佩戴口罩、限制學生互動或緩慢增加復課計劃,只允許低年級兒童到校或每週僅有一天到校)安全地重新開放。

發育風險

讓孩子在教室裡上課有巨大的優勢。“學校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你處於遠端學習的情況下時,不可能提供學校的所有服務和好處,”杜利說。她解釋說,學校通常會提供食物(超過 3000 萬兒童依靠學校獲得營養膳食),以及娛樂和身心保健。除此之外,“與同齡人在一起,與支援性的成年人社群在一起——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她指出。“他們需要與同齡人接觸才能成長。”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學校提供的最重要服務:教育。“教育是健康和終身健康結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杜利說。嘗試參加虛擬課程的學生需要裝置和網際網路連線。 特殊教育學生需要額外的關注,而他們無法總是透過視訊會議獲得這種關注。為了完成作業,年幼的孩子需要成年人的參與,通常來自居家父母或聘請的導師。許多學生,特別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缺乏這些選擇,並且因此在學業上落後。富裕家庭可以購買物資,提供高速網際網路並聘請私人導師,讓他們的孩子避免這種挫折。此外,白人和少數族裔家庭之間的財富差距意味著學校成果的這種不平衡可能會加大白人和少數族裔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根據研究機構美國進步中心和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的報告。

許多父母和社群還必須在工作時間依靠學校系統提供基本的兒童保育。而且,由於線上學習本身通常至少需要一些成人的幫助,即使能夠在家工作的父母也會發現自己處於一種非常有壓力的境地,這相當於兩份全職工作:有償工作和無償兒童保育和教學。這種情況經常被描述為“令人崩潰”。它會造成經濟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學校不開學,一些父母(其中許多是母親)可能會被迫離開工作崗位,然後無法返回工作崗位。在個人層面上,家庭會失去收入;在社會層面上,經濟可能會受到嚴重破壞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包括美國兒科學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教育工作者組織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在內的機構都提倡面對面授課——如果能夠安全地進行的話。這項要求意味著制定有效且嚴格執行的規則和協議,允許學生親自上學,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他們及其社群的健康風險。

如何重新開放學校

對於安全地重新開放實體校園,不可能有通用的、一刀切的規則。社群傳播率因地區和月份而異。不同的學區面臨著截然不同的財務現實。即使在同一個學校系統中,年幼和年長的學生在虛擬學習的能力以及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方面也存在差異。“我們必須為不斷變化的學年做好準備和靈活應對,”杜利說。“在學年開始時制定的協議和程式可能需要隨著社群疾病水平的升高而改變。”

許多保護學校學生安全的措施與保護普通民眾的措施相同:遮蓋面部、全天定期洗手或使用消毒液、將學生限制在小的社交“氣泡”(也稱為“小組”或“佇列”)中、改善教室通風,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戶外教學。讓兒童和成人彼此保持距離也有幫助,但這可能很困難,因為它需要通常根本無法提供的空間。有人認為可以透過錯開時間表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每個學生每週到校上課的天數會減少(其餘時間在家線上學習),從而減少在特定時間內建築物內的人數。“我們可以做的另一件事是定期檢測,”詹金斯說。“兒童更容易無症狀,”因此快速檢測將使學校能夠識別和隔離患有 COVID-19 的人,以保護其他學生和教師。

其中一些措施——改善通風、讓一些兒童進行虛擬課堂學習以及提供快速和定期檢測——將會帶來不便,並需要額外的資金,可能來自聯邦政府。也許是由於這種困難(以及來自一些人堅持認為強制執行大流行預防措施是不必要的或過度侵入性的政治壓力),許多學校在沒有采取必要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就極力推動實體重新開放。上個月,佛羅里達州愛荷華州宣佈,學校必須提供面對面授課,儘管 COVID-19 病例在這兩個州都在上升。在佐治亞州,一張張大多數未戴口罩的高中生在走廊裡擁擠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在九人檢測出 COVID-19 陽性後,學校不得不實行僅線上學習,同時關閉建築物進行清潔。如果沒有安全措施——或者社群傳播突然激增——其他學校也可能在重新開放後迅速關閉校園。

“我們可以做的保持[學校]安全最好的事情之一是保持當地社群傳播的低水平,”詹金斯說。為此,她建議當局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控制病毒——即使這意味著關閉健身房和酒吧等企業。“很想重新開放盡可能多賺錢的行業,因為存在巨大的壓力要讓經濟運轉起來,”她說。“但是我們不可能擁有一切。我希望[州長們]正在考慮優先事項,並且我希望學校會在優先事項的頂部附近。”

閱讀更多關於《大眾科學》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這裡。並閱讀我們國際雜誌網路的報道這裡

Sophie Bushwick is tech editor at 大眾科學. She runs the daily technology news coverage for the website, writes about everything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jumping robots for both digital and print publication, records YouTube and TikTok videos and hosts the podcast Tech, Quickly. Bushwick also makes frequent appearances on radio shows such as Science Friday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including CBS, MSNBC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She has more than a decade of experience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and previously worked at outlets such as Popular Science,Discover and Gizmodo. Follow Bushwick on X (formerly Twitter) @sophiebushwick

More by Sophie Bushwi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