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得出結論,那些讓大多數人上當的光學錯覺似乎並不能欺騙精神分裂症患者。這種成功可能實際上與一種名為情境處理的大腦機制的弱點有關,該機制負責從一個人不斷經歷的大量刺激中挑選出相關的感官資訊。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會誤解他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或感到偏執或受迫害。
由於視覺依賴於低階情境處理,由倫敦大學學院的史蒂文·達金領導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實驗,以測試一個人區分一種對比模式與另一種對比模式的能力。一個填充有中等對比度模式的圓盤被放置在一個具有高對比度模式的較大圓盤的中心。當一個疊加在另一個之上時,對比度的差異似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實際上是 40%。研究人員假設,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會根據較大圓盤的背景來判斷中心圓盤,因此無法識別產生錯覺的視覺干擾。事實上,在 15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 12 名對中心圓盤的對比度的判斷比 20 名沒有患病的參與者更準確。
達金指出:“通常情況下,大腦中的情境處理可以幫助我們專注於相關內容,並阻止我們的大腦被資訊淹沒。這種過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腦中似乎效率較低,可能是由於抑制不足——也就是說,大腦中的細胞彼此關閉的過程。”研究人員報告說,這種機制更多地與視覺有關,而不是與諸如注意力持續時間之類的認知有關。他們說,下一步是確定低階情境處理是否也滲透到其他感官反應以及語言和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