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家透過刺激已故腦組織得出結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腦中,神經元外層發現的特定受體的功能有所不同。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影響約 1% 美國人的疾病,部分源於遺傳因素。目前的治療方法僅能緩解一小部分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幻覺、妄想和行為紊亂。
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受體是與穀氨酸(一種關鍵的神經遞質)結合的幾種受體之一。科學家認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腦中,通常在許多神經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 NMDA 受體的功能可能會受到干擾。這種結合功能障礙如何導致精神分裂症尚不清楚,但最新的檢查提供了第一個直接證據,表明其與 NMDA 受體功能減退有關。
這項工作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Chang-Gyu Hahn 部分領導,還揭示了 NMDA 受體功能下降與另一種受體 erbB4 的啟用增加同時發生。第二種受體由神經遞質神經調節蛋白-1 啟用,後者由基因產生,該基因的變異表明精神分裂症的機率增加。Hahn 說,一種旨在抑制 erbB4 啟用的藥物可能比目前的治療方法更好地緩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使用已故腦組織來理解分子動力學似乎難以置信,但 Hahn 和他的同事發明了一種方法來刺激組織並測量受體產生的啟用——在本例中,是對 28 個屍檢大腦進行的測量。以前的技術僅測量受體的數量。“我們希望這項技術將開闢新的研究途徑,”Hahn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