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疾病捲土重來:猩紅熱

病例突然激增的原因仍然是個謎

猩紅熱,這種在過去病例激增時曾讓父母感到恐懼的疾病,似乎正在世界各地以一種意想不到且令人困惑的方式捲土重來。

自 2014 年以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猩紅熱病例大幅增加。病例數從 2013 年增加了兩倍,並在 2015 年和 2016 年繼續增加。英國科學家週一在《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報告說,去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病例數達到了半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

近年來,韓國、越南、中國和香港也報告了類似甚至更大的猩紅熱病例激增。香港的病例增加了十倍,在首次注意到復發五年後,年度病例數仍在繼續增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重大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病例突然和令人驚訝增加的原因是一個謎。該文章附帶的評論的作者敦促其他國家注意類似的病例激增。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馬克·沃克和斯特凡·布勞爾寫道:“猩紅熱疫情在英國和東北亞尚未消退。因此,有必要加強全球對猩紅熱傳播的監測。”

猩紅熱在美國不是一種需要報告的疾病,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不追蹤這種情況。那裡的科學家知道一些地區的病例激增,但一位女發言人表示,官員們沒有聽說美國病例增加的情況。

猩紅熱是由一種名為化膿性鏈球菌的細菌感染引起的多種疾病之一,俗稱 A 組鏈球菌。這種細菌會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和膿皰病——高度傳染的結痂性皮膚瘡。它還會導致肺炎和壞死性筋膜炎——食肉病。

有時被稱為腥紅熱,該病得名於感染的特徵性瀰漫性紅色皮疹;皮疹通常會在一週左右後消退。它伴有高燒,通常還會出現鏈球菌性咽喉炎。最常見於兒童,它透過受感染者咳嗽和打噴嚏噴出的唾液飛沫傳播。

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猩紅熱很常見。甚至在 20 世紀初期,死於該感染的病例也很常見。兒童小說《小婦人》的讀者會記得貝絲·馬奇的悲慘死亡,她死於猩紅熱——她的命運與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現實生活中的姐姐伊麗莎白相同。

感染的併發症也可能很嚴重。一些兒童後來患上風溼熱,這是一種引起心臟損害的嚴重感染。其他併發症會影響腎臟和關節。

現在用抗生素治療猩紅熱,儘管在這些藥物廣泛使用之前,感染的死亡人數已顯著下降。到 20 世紀 50 年代,死於猩紅熱的情況很少見,到 20 世紀 80 年代,該病的病例也很少見。

但它從未完全消失。英國公共衛生部的流行病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特蕾莎·拉馬尼說:“它一直與我們同在。” 拉馬尼指出,2013 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猩紅熱病例率約為每 10 萬名兒童 8 例。這一數字在 2014 年飆升至每 10 萬人 27 例,在 2016 年飆升至每 10 萬人 33 例。

病例的增加並未導致死亡,但約有 3% 的受感染兒童被送往醫院。拉馬尼說,大多數住院時間都很短,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由於家長或醫生面對以前罕見的情況而感到擔憂的反映。

為了找出導致病例突然增加的原因,她和她的合著者研究了 2014 年 303 名受感染患者的細菌樣本。他們的理論是,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菌株可能可以解釋病例的增加。但他們發現——正如韓國和香港的科學家所發現的那樣——多種菌株導致了感染。

她指出:“這些菌株沒有給我們答案。我們真的把希望寄託在它們身上,因為這是最明顯的答案。我們不得不思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目前還沒有答案。”

儘管猩紅熱不必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但拉馬尼表示,美國病例的激增將很難被忽視。

她說:“如果他們看到我們看到的情況,他們就會知道。這不尋常。”

STAT許可轉載。本文最初發表於2017年11月27日

Helen Branswell is STAT's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 reporter. She comes from the Canadian Press, where she was the medical reporter for the past 15 years. Helen cut her infectious diseases teeth during Toronto's SARS outbreak in 2003 and spent the summer of 2004 embedded at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2010-11 she was a Nieman Global Health Fellow at Harvard, where she focused on polio eradication. Warning: Helen asks lots of questions.

More by Helen Branswell

STAT delivers fast, deep, and tough-minded journalism. We take you inside science labs and hospitals, biotech boardrooms, and political backrooms. We dissect crucial discoveries. We examine controversies and puncture hype. We hold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We introduce you to the power brokers and personalities who are driving a revolution in human health. These are the stories that matter to us all.

More by ST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