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射電望遠鏡將掃描外星生命訊號

一臺巨型望遠鏡即將開始搜尋第一批恆星和星系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超過 44,000 個無線電天線即將透過網際網路連線,構成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射電望遠鏡之一。 其任務是掃描尚未充分探索的無線電頻率,搜尋第一批恆星和星系,並有可能探測外星智慧生物的訊號。

該陣列旨在監測低頻無線電波。 這些輻射的一個主要來源是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冷氫氣,那時冷氫氣主導著宇宙,訊號極其微弱。 當恆星最終爆發時,它們會在氫氣中留下印記。 透過分析來自這種氫氣的無線電訊號隨時間的變化,科學家可以深入瞭解第一批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低頻陣列(LOFAR)將由 48 個站點的天線組構成,這些站點分佈在荷蘭、德國、法國、瑞典和英國,所有站點透過光纖電纜連線。 國際 LOFAR 望遠鏡董事會主席海諾·法爾克表示,一臺超級計算機將整合來自這些站點的訊號,使該陣列成為有史以來可能最複雜、功能最全面的射電望遠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那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創想的、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報道能夠持續下去。


該陣列預計將於今年年中完工,屆時將具備在 45 天內掃描整個北半球天空的能力。 據估計,它的最大解析度相當於直徑為 1000 公里(620 英里)的望遠鏡。 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 ASTRON 的邁克爾·懷斯指出,此外,該設計具有可擴充套件性,這意味著研究人員未來可以根據需要增加站點。

此外,LOFAR 的速度非常快,能夠測量僅持續十億分之五秒的事件。 更重要的是,LOFAR 本質上是由多個獨立的射電望遠鏡組合而成,這意味著它可以同時執行多個科學專案,例如三個,懷斯說。

在未來幾年內,該陣列還將掃描人造無線電波,以此作為搜尋地外文明(SETI)計劃的一部分,其掃描頻率將低於以往的 SETI 任務,並側重於以往被忽視的頻段。

本文曾以《掃描外星訊號》為題在紙質版上發表。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