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事件促使人們嘗試彌補科學出版系統中的漏洞

一些科學家發現了一些高度不道德或欺騙性的途徑,可以篡改和玩弄旨在確保研究結果有效性的同行評審系統

大多數期刊編輯都知道說服繁忙的研究人員審閱論文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這就是為什麼《酶抑制與藥物化學雜誌》的編輯對一位作者——韓國慶州東國大學的藥用植物研究員 Hyung-In Moon——的稿件評審意見感到困惑。

評審意見本身並不引人注目:大多是正面的,並對如何改進論文提出了一些建議。不尋常的是它們完成的速度——通常在 24 小時內。週轉速度有點太快了,期刊主編克勞迪烏·蘇普蘭開始感到懷疑。

2012 年,他質問了 Moon,Moon 欣然承認,評審意見來得如此之快,是因為其中許多是他自己寫的。這種欺騙行為很容易設定。蘇普蘭的期刊和倫敦 Informa Healthcare 出版的其他幾家期刊邀請作者為他們的論文推薦潛在的審稿人。因此,Moon 提供了一些名字,有時是真正的科學家,有時是假名,通常帶有虛假的電子郵件地址,這些地址會直接傳送給他或他的同事。他的供述導致 Informa 旗下幾家期刊撤回了 28 篇論文,並導致一位編輯辭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Moon 的案例並非個例。在過去的兩年裡,期刊已被迫撤回 110 多篇論文,至少有 6 起同行評審舞弊事件。所有這些案例的共同點是,研究人員利用出版商計算機系統的漏洞來欺騙編輯接受稿件,通常是透過自己進行評審。這些案例涉及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施普林格、泰勒-弗朗西斯、聖人出版公司和威立,以及 Informa,他們利用了安全漏洞——至少在一個系統中——這些漏洞可能使研究人員更容易遭受更嚴重的身份盜竊。“對於一個被全球成千上萬的學者使用的軟體來說,這真是令人震驚,”荷蘭奈梅亨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語言學家馬克·丁曼斯說,他曾使用過其中一些程式來發表和評審論文。

但即使是最安全的軟體也可能被攻破。這就是為什麼一些觀察家主張改變編輯分配論文給審稿人的方式,特別是結束使用稿件作者推薦的審稿人。即使是 Moon,他承認自己應獨自承擔責任,提名自己和他的朋友來評審他的論文,他也認為編輯應該監管系統,防止像他這樣的人出現。“當然,作者會要求他們的朋友,”他在 2012 年 8 月說,“但編輯應該檢查他們是否來自同一機構或以前論文的合著者。”

同行評審團夥
Moon 的案例絕不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同行評審舞弊事件。這一榮譽歸於 2013 年 5 月曝光的一個案例,當時《振動與控制雜誌》時任主編阿里·納伊費收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訊息。一位向該雜誌提交論文的作者告訴納伊費,他收到了兩個自稱是審稿人的電子郵件。審稿人通常不會直接與作者聯絡,而且奇怪的是,這些電子郵件來自通用的 Gmail 帳戶,而不是許多學者使用的專業機構帳戶(請參閱“評審中的危險訊號”)。

納伊費提醒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千橡市的聖人出版公司,該公司出版該雜誌。那裡的編輯透過電子郵件聯絡了舉報人提供的 Gmail 地址和被冒用姓名的作者的機構地址,要求提供身份證明和他們的出版物列表。一位科學家回應說,他不僅沒有傳送電子郵件,而且他甚至不從事該領域的工作。

這引發了一項為期 14 個月的調查,約有 20 人來自聖人出版公司的編輯、法律和製作部門參與其中。調查顯示,這些 Gmail 地址都與 Thomson Reuters 的 ScholarOne 帳戶相關聯,ScholarOne 是聖人出版公司和其他幾家出版商(包括 Informa)使用的一個出版管理系統。聖人出版公司發言人卡米爾·甘博亞說,編輯們能夠追蹤到這個人或這些人背後的人聲稱撰寫或評審的每一篇論文。他們還檢查了評審的措辭、作者提名的審稿人的詳細資訊、參考文獻列表和評審的週轉時間(在某些情況下,只有幾分鐘)。這有助於調查人員找出更多可疑的賬戶;他們最終找到了 130 個。

當他們瀏覽列表時,聖人出版公司的調查人員意識到,作者們以異常高的頻率相互評審和引用。最終,發現 60 篇文章有同行評審篡改、參與引用團伙或兩者兼有的證據。“由於調查結果的嚴重性,我們希望確保在聯絡任何作者和審稿人之前,儘可能仔細地研究所有途徑,”甘博亞說。

當塵埃落定時,結果證明有一個作者是該團伙的中心人物:陳彼得,當時是臺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NPUE) 的工程師,他是幾乎所有相關論文的合著者。甘博亞說,在收到陳彼得“一系列不令人滿意的回應”後,聖人出版公司聯絡了 NPUE,NPUE 加入了對陳彼得工作的調查。陳彼得於 2014 年 2 月辭去了職務。

5 月,納伊費因其雜誌的醜聞辭職,聖人出版公司聯絡了所有 60 篇受影響文章的作者,告知他們這些論文將被撤回。本報道無法聯絡到陳彼得置評,但臺灣官方通訊社 7 月表示,他已發表宣告,獨自承擔同行評審和引用團伙的責任,並承認在未經臺灣教育部長知情的情況下,在五篇論文中新增他為合著者是“輕率的做法”。那位部長蔣偉寧否認有任何牽連,但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避免不必要地干擾教育部的工作”而辭職,一份公開宣告稱。

附帶損害並沒有就此停止。甘博亞說,一些作者已要求聖人出版公司重新考慮並恢復他們的論文,但出版商的決定是最終的——即使相關作者對陳彼得或同行評審團夥一無所知。

密碼漏洞
Moon 和 Chen 都利用了 ScholarOne 自動化流程的一個功能。當審稿人被邀請閱讀論文時,他或她會收到一封包含登入資訊的電子郵件。如果該通訊傳送到虛假的電子郵件帳戶,則接收者可以使用最初提交的任何名稱登入系統,而無需額外的身份驗證。位於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的 Thomson Reuters 產品和市場戰略副總裁賈斯珀·西蒙斯說,ScholarOne 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同行評審系統,邀請合格的審稿人審閱論文是期刊及其編輯團隊的責任。

自然出版集團 (NPG) 擁有一些使用 ScholarOne 的期刊,但《自然》雜誌本身和《自然》品牌期刊使用不同的軟體,該軟體由馬里蘭州羅克維爾的 eJournalPress 開發。《自然》雜誌的執行主編兼 NPG 在紐約市的作者和審稿人服務主管維羅妮克·基爾默說,NPG 似乎沒有成為任何此類同行評審舞弊計劃的受害者。

但 ScholarOne 並非唯一存在漏洞的出版系統。Editorial Manager 由馬薩諸塞州北安多弗的 Aries Systems 構建,被許多學會和出版商使用,包括施普林格和 PLOS。華盛頓特區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為其期刊《科學》、《科學轉化醫學》和《科學訊號》使用內部開發的系統,但其開放獲取產品《科學進展》使用 Editorial Manager。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愛思唯爾使用同一產品的品牌版本,稱為愛思唯爾編輯系統。

Editorial Manager 的主要問題是其管理密碼的方式。當用戶忘記密碼時,系統會透過電子郵件以純文字形式將其傳送給他們。對於《PLOS ONE》,每當它要求使用者登入時,實際上都會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發送密碼,例如審閱新的稿件。大多數現代網路服務(例如 Google)都會對密碼進行多層加密,以防止密碼被攔截。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要求使用者在忘記密碼時重置密碼,通常還會以其他方式檢查身份。

安全漏洞不僅會損害同行評審。由於人們通常為他們的許多線上活動(包括銀行和購物)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密碼,因此透過電子郵件傳送密碼為駭客提供了機會,讓他們不僅可以破壞研究記錄。丁曼斯曾在許多使用 Editorial Manager 的期刊上發表過文章,包括《PLOS ONE》,他說:“他們還沒有著手實施安全系統,這真是令人驚訝。”Aries 和《PLOS ONE》均未回應多次置評請求。

安全措施
寬鬆的密碼保護導致了漏洞。2012 年,愛思唯爾旗下期刊《光學與雷射技術》在一位身份不明的人訪問了一位編輯的帳戶並將論文分配給虛假的審稿人帳戶後,撤回了 11 篇論文。被撤回論文的作者與駭客攻擊無關,並被允許重新提交論文。

愛思唯爾此後採取措施防止審稿人欺詐,包括實施一項試點計劃,以整合其 100 種期刊的帳戶。愛思唯爾發言人湯姆·雷勒說,理由是減少其系統中的帳戶數量可能有助於揭示那些欺詐帳戶。如果成功,整合將在 2015 年初推廣到所有期刊。此外,密碼不再包含在來自編輯系統的大多數電子郵件中。為了驗證審稿人的身份,該系統現在在各個點集成了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 (ORCID)。ORCID 識別符號是分配給個別研究人員的唯一編號,旨在跟蹤研究人員的所有出版物,即使他們更換機構。

ScholarOne 也允許 ORCID 整合,但這取決於每個期刊決定如何使用它。甘博亞說,採用該系統的科學家還不夠多,無法要求每位審稿人都必須使用 ORCID。還有另一個問題:“不幸的是,像任何線上驗證系統一樣,ORCID 也存在不道德操縱的風險,”甘博亞說——例如,透過駭客攻擊。

這是一個常見的說法。“當你使系統更加技術化和自動化時,就會有更多方法來玩弄它,”哈佛大學法學院伯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計算機安全專家布魯斯·施奈爾說。“社會問題幾乎永遠沒有技術解決方案。”

最終,編輯和出版商有責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聯絡潛在審稿人時。仔細檢查電子郵件地址是找出假冒者的一個方法:非機構電子郵件地址,例如來自 Gmail 的免費帳戶,就是一個危險訊號,訊息人士稱。但與此同時,它也可能是一個完全合法的地址。

倫敦 BioMed Central 的副編輯主任吉吉莎·帕特爾說,透過對可疑的電子郵件地址保持警惕,絕對有可能抓住作弊者。“我們遇到過一些案例,我們抓住了他們調整電子郵件地址以試圖竊取他人身份,”她說。但這種篩選並不完善。9 月,該出版商撤回了《BMC 系統生物學》上的一篇論文,宣告它認為“同行評審過程受到損害,並受到作者的不當影響”。

一些科學家和出版商表示,期刊一開始就不應該允許作者推薦審稿人。《麻醉與重症監護》雜誌的編輯約翰·勞茲曼稱這種做法“奇怪”且“完全愚蠢”,並表示他的雜誌不允許這樣做。《麻醉與重症監護》雜誌由悉尼澳大利亞麻醉師學會出版。

目前尚不清楚允許這種做法的期刊究竟佔多大比例,但隨著領域變得越來越專業,這為繁忙的編輯提供了一種尋找相關專家的簡便方法。科林斯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生物化學家詹妮弗·尼堡說,她向其提交文章的大多數期刊都要求至少提供五位潛在的審稿人。

在聖人出版公司撤回的 60 篇文章中,大多數的原始同行評審都只使用了作者提名的審稿人。儘管有這種經歷,《振動與控制雜誌》仍然允許作者在提交稿件時建議同行審稿人(並提供他們的聯絡電子郵件)——儘管現在有了更多的保障措施,甘博亞說。

出版倫理委員會 (COPE) 充當科學出版界的道德指南針(但無權強制執行其建議),對這種做法沒有指導意見,但敦促期刊充分審查審稿人。COPE 倫敦運營經理納塔莉·裡奇韋說,良好的做法始終是檢查審稿人的姓名、地址和電子郵件聯絡方式。“編輯絕不應只使用首選審稿人。”

NPG 期刊確實允許作者推薦獨立的審稿人。“但這些建議不一定會被採納,”基爾默說。“編輯選擇審稿人,並且選擇包括檢查是否存在利益衝突。”另一方面,作者可以要求編輯排除他們認為存在難以處理的衝突的審稿人,例如競爭性研究。基爾默說,只要作者要求排除的人或實驗室不超過三個,出版商通常會尊重此類請求。

有時,推薦審稿人可能會適得其反。《骨質疏鬆症國際》雜誌的兩位主編之一羅伯特·林賽說,他的出版物允許作者最多推薦兩位審稿人——但他經常使用這些資訊來排除這些審稿人。這是基於過去的經驗,他曾見過作者推薦他們自己的聯絡人,或者更糟的情況:“我們曾遇到過家庭成員、同一部門的人、由作者指導的研究生,”他說。該雜誌通常僅在難以找到其他科學家來執行任務時才使用經過篩選的建議審稿人。

但篩選可能很困難。通常,美國和歐洲的編輯非常瞭解這些地區的科學界,足以發現作者和審稿人之間潛在的利益衝突。但林賽說,西方編輯可能會發現亞洲作者的情況更難——“因為我們中通常沒有人認識建議的審稿人”。在這些情況下,該雜誌堅持至少有一位由編輯識別和邀請的獨立審稿人。

在林賽稱之為他見過的最糟糕的案例中,一位作者推薦了一位與她同名但不同姓的審稿人。一些調查顯示,該姓氏是作者的孃家姓——她正在推薦自己評審自己的論文。“我認為她不會再向我們提交任何論文了,”林賽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 2014 年 11 月 2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