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扇形雙髻鯊已成為首個受到美國《瀕危物種法案》(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之一)保護的鯊魚物種。將扇形雙髻鯊現有六個不同種群區段中的四個列為受威脅物種(印度洋-西太平洋DPS和中/西南大西洋DPS)或瀕危物種(東大西洋DPS和東太平洋DPS)的最終規則已於7月3日由國家海洋漁業局釋出 [pdf]。此舉是對 WildEarth Guardians 和 Friends of Animals 於 2011 年提出的請願書 [pdf] 的回應。幾周前,一項類似的將大雙髻鯊列入名單的請願書被駁回。
包括新近描述的卡羅萊納雙髻鯊,這是一種難以與扇形雙髻鯊區分的神秘物種,錘頭鯊科(包括所有雙髻鯊物種以及密切相關的翼頭鯊和 Bonnethead 鯊)中共有九個公認的物種。其中,扇形雙髻鯊是第二大物種,長度可達 13 英尺以上。與更為人所知的大雙髻鯊一樣,扇形雙髻鯊也分佈於全球溫帶和熱帶水域。
扇形雙髻鯊 (Sphyrna lewini) 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團隊認為處於瀕危狀態,但其紅色名錄狀態是科學評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科學家們觀察到,在全球範圍內,扇形雙髻鯊的種群數量嚴重下降。在地中海沿海地區,錘頭鯊曾經很豐富,但自 1963 年以來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pdf]。在南非沿海,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種群數量下降了 99% 以上 [pdf]。在美國東北海岸外,一篇著名的 2003 年論文 [pdf] 記錄了過去 15 年鯊魚種群數量的下降,“錘頭鯊的丰度趨勢最為引人注目。”
環境組織 Shark Advocates International 的總裁 Sonja Fordham 說,扇形雙髻鯊是最受威脅的高度洄游鯊魚之一。“它們成群結隊地跨越管轄邊界旅行,因其魚鰭而備受珍視,幼鯊經常因其肉而被捕撈,而且即使被小心翼翼地釋放,也尤其不可能在捕獲的壓力下生存。” 今年早些時候釋出的一份報告 [pdf] 顯示,與大雙髻鯊密切相關的物種對被漁具捕獲具有極其明顯的應激反應。“由於生理限制,錘頭鯊通常是一種相對脆弱的鯊魚,”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市 Mote Marine Laboratory 鯊魚研究中心主任 Robert Hueter 說。“因此,扇形雙髻鯊在其大部分分佈範圍內變得瀕危或受威脅並不令人驚訝。問題是,其他種類的錘頭鯊是否也緊隨其後?”
與大雙髻鯊、平滑雙髻鯊和幾種無關的鯊魚物種一起,扇形雙髻鯊於 2013 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II。附錄 II 的列名與《瀕危物種法案》不同,因為它允許這些物種的國際商業貿易,前提是政府證明捕撈是可持續的。新列名的扇形雙髻鯊種群主要出現在其他國家的水域,因此該裁決對美國漁民幾乎沒有影響,也不太可能導致美國主導的恢復計劃。 Fordham 說,尤其是在美國境外,迫切需要採取更具體的行動。 關心未被列為瀕危物種的錘頭鯊種群的美國公民可以透過提交公眾意見來支援這裡的錘頭鯊保護,並鼓勵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參與美國漁業管理流程。新的 ESA 列名將在 60 天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