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白色老虎

白色孟加拉虎是自然物種多樣性中基因突變的結果,我們有責任拯救它們

《大眾科學》論壇 是來自科學技術領域專家的特邀文章,探討熱點問題。

人群喜愛黑白相間的動物。或許是鮮明的光暗對比喚起了人們初生幾周時對世界樣子的久遠記憶。無論作何解釋,我們常常會被斑馬、虎鯨、大熊貓——尤其是白老虎的存在所吸引。問問拉斯維加斯的藝人齊格弗裡德和羅伊就知道了。

有時這種吸引力會變成致命的,就像幾周前一位年輕人跌入德里動物園老虎 enclosure 時所發生的那樣。但在那起致命事件發生很久之前,動物福利倡導者就開始質疑飼養白老虎的明智性。30 多年前,時任紐約動物學會(現稱為野生動物保護學會)主任的威廉·康韋開始確信,這些稀有的貓科動物僅僅是遺傳缺陷的受害者,這種缺陷之所以被傳播,是因為這些動物被當作光鮮亮麗的副業展覽品飼養和蓄意繁殖。“白老虎是畸形,”他在 30 多年前宣稱。“動物園的職責不是展示雙頭小牛和白老虎。”三年前,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認可了這一觀點,指示所有 AZA 成員停止任何圈養白老虎的繁殖(pdf)。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事實是,白老虎是野生孟加拉虎種群中一種罕見但自然發生的基因變異的產物。即便如此,鑑於之前缺乏關於白老虎基因根源的精確資訊,專家們對這個主題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直到去年,我們的團隊才發表了這項工作,最終解開了這個謎團。

我們利用最先進的基因工具掃描了一個孟加拉虎家族的整個基因組,這個家族既包括橙色個體也包括白色個體,並根據來自 130 個不相關的同物種成員的資料驗證了我們的發現。結果非常清楚:白老虎的顯著特徵源於一個單一的突變,即在一個被稱為 SLC45A2 的“溶質載體”蛋白(遺傳學家稱之為 SLC45A2)中,一個氨基酸被另一個氨基酸——纈氨酸取代了丙氨酸。它的工作基本上是將特定的分子跨細胞屏障轉移。

在從人類到雞的其他脊椎動物物種中也觀察到了 SLC45A2 的類似變異。除了極少數例外,這種交換對動物的唯一影響是外部色素沉著減少。這就是使白老虎變白的原因。而且,在以狩獵為樂的人類出現之前,這種突變對動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幾乎沒有影響——它們的大多數獵物物種都是色盲。

至少可以追溯到四個世紀前的記錄表明,野生白老虎曾經在印度的森林中自由漫步。一些被射殺,另一些被捕獲並送到皇家動物園,還有一些留在叢林中延續它們的血統。已知的最後一隻野生標本於 1958 年被射殺,只留下了圈養繁殖種群。以狩獵為樂的捕獵、棲息地喪失和棲息地破碎化將其餘的推向了滅絕。

今天活著的大多數白色孟加拉虎都是 1951 年捕獲的一隻孤獨的雄性幼崽的後代。蓄意的近親繁殖維持了動物的隱性顏色,但它也必然導致了一系列健康問題,這有助於激發威廉·康韋的“雙頭小牛”誇大之詞。事實上,對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出生的 52 只白老虎的觀察沒有發現任何顯著的遺傳缺陷,除了動物的視力有些弱點。

無論如何,我們現在知道如何減少或消除白老虎近親繁殖引起的問題。既然關鍵的突變已被確定,就有可能識別和雜交繁殖孟加拉虎對,每隻老虎都攜帶一個隱性基因的單複製。基本的孟德爾定律給出了任何一次懷孕有 25% 的機率產生白老虎後代,同時顯著擴大健康動物的基因庫。

並且認識到白老虎是其物種自然基因多樣性的一部分,我們人類應該考慮拯救它們。事實證明,管理良好的野生動物圈養種群是教育、研究和籌款方面的寶貴資產——它們可以作為地球上日益減少的野生 species 的基因庫。

沒有人知道在人類獵人消滅它們之前,白老虎在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自由生活了多少個世紀——很可能是幾千年。難道我們人類現在沒有責任至少保持一些基因健康的白色孟加拉虎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