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洪水研究明確表明了全球變暖的有害影響:這些問題並非發展中國家必須獨自面對。
隨著地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脆弱地區的政府將面臨艱難的選擇。富裕國家可能會花費數百萬美元建造結構性防洪屏障,以保護現有的沿海房地產,而人口流動性較強的貧困地區可能需要鼓勵居民在更安全的內陸地區定居。在選擇投入資金建設保護系統的地方,洪水的頻率將會降低,但那些強大到足以突破障礙的洪水將更具破壞性。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斯特凡·哈勒蓋特與一個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一起,研究了全球 136 個城市在 2005 年至 2050 年間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他們的研究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委託,發表在 8 月 18 日出版的《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哈勒蓋特發現,在此期間,洪水造成的損失將集中在四個城市:美國三個城市,邁阿密、紐約和新奧爾良;以及中國的一個城市,廣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避免在 2005 年至 2050 年期間面臨高達每年 1 萬億美元的洪水相關損失,風險最高的地區的政府需要集體花費 500 億美元用於結構性調整,複雜的調整式堤壩、閘門和堤防系統,他們可以根據風險的位置和性質來升降這些系統。
紐約大學環境研究專案主任戴爾·傑米森(與該研究無關)表示,哈勒蓋特的發現應該為尚未採取預防措施以應對氣候變化後果的富裕沿海地區敲響警鐘。“我們開始看到,發達世界也有大片地區也同樣脆弱。認為這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的想法正在被逐漸瓦解,”傑米森說。
在邁阿密這樣的城市,由於其建立在多孔岩石之上,洪水從內部湧出,因此防洪系統必須包括各種調整措施,從可調節的障礙物到複雜的排水系統。阿姆斯特丹面臨來自周圍多條河流以及東部湖泊的洪水威脅,已經安裝了這樣的系統。哈勒蓋特表示,不幸的是,面臨類似地理挑戰的貧困城市,例如越南的胡志明市或象牙海岸的阿比讓,將無法負擔類似的模式。
哈勒蓋特估計,必要的調整措施將使每個高風險城市付出最初的 30 億美元,外加每年初始成本的 2% 用於維護和運營,使研究中 136 個城市的年度總成本達到約 500 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宇航局太空梭計劃的四分之一。
即使沒有資金建造這些昂貴的系統,發展中國家可能仍然有另一種選擇:鼓勵不斷增長的人口在更安全的地區定居。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隨著全球洪水加劇和海平面持續上升,沒有保護系統的地區將首當其衝地遭受洪水破壞。在 2050 年估計損失最高的 20 個城市中,大多數位於發展中國家,包括埃及、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共和國、利比亞和印度尼西亞。“如果你看看非洲這樣的城市正在增長的國家,我們有一個真正的機會視窗。他們現在正在決定允許在哪裡進行新的開發,以及人口在不久的將來將居住在哪裡,”哈勒蓋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