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 NASA 的行星大巡遊:將旅行者 2 號送往史無前例之地——或者此後再無探測器

雙子旅行者號為行星探測設定了步調。儘管新型探測器上的技術遠遠超過了它們,但還沒有其他航天器探索過更多太陽系及其星際環境

1979 年 3 月 5 日,旅行者 1 號抵達木星,旅行者 2 號於 7 月 9 日緊隨其後。突然間,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充斥著木星湍流大氣層的清晰照片,以及前所未見的木衛一火山噴發。

當雙子航天器抵達土星時,它們以環狀世界的壯麗複雜系統和衛星影像,匹配了之前在木星的表現,讓旅行者專案科學家埃德·斯通和他的同事們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一連串的發現。

旅行者 2 號將繼續探索天王星、海王星及其衛星。“科學是關於發現自然界的新事物,通常如果你一年發現一次新事物,你就做得相當不錯了,”斯通說。“但這簡直是一天又一天……地看到以前從未有人見過的東西。”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旅行者號是 1970 年代末和 1980 年代行星探索黃金時代的旗艦。對於在 NASA 阿波羅輝煌時代之後長大的一代人,以及將要經歷 1986 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慘痛現實的一代人來說,旅行者任務代表了一條令人興奮的探索之路,那是載人航天飛行無法企及的。甚至好萊塢也注意到了這種興奮,將旅行者號航天器之一變成了星際迷航電影中的一個角色。而且,旅行者 1 號和 2 號仍在飛行,以每小時超過 55,000 公里的速度飛出太陽系。預計兩者都將在 2014 年左右到達星際空間。

當雙子航天器發射時,NASA 正在利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每 175 年發生一次的罕見排列,將探測器送往太陽系的“大巡遊”。這種排列使航天器能夠利用每顆行星的引力,並使用相對最少的燃料從一顆行星擺動到下一顆行星。NASA 首次在 1973 年至 1975 年的水星探測任務水手 10 號中展示了這項技術。

旅行者號被設計為前往木星和土星的四年任務,航天器的設計壽命僅為五年。斯通說,如果主要任務成功,NASA 將決定是否繼續前往天王星和海王星。

旅行者號實際上是一個更大規模計劃的縮小版,該計劃最早於 1960 年代中期提出,旨在將四艘相同的航天器送往更長的外行星大巡遊,從木星到冥王星。熱電外行星航天器 (TOPS) 中的兩艘計劃於 1977 年發射,另外兩艘計劃於 1979 年發射。

儘管 NASA 在 1971 年 9 月提交了 1973 年預算申請,要求進行這次擴充套件的大巡遊,但時任 NASA 局長詹姆斯·弗萊徹在 12 月得知尼克松總統將不支援為太空梭和 TOPS 的大巡遊提供資金。在 1971 年結束之前,弗萊徹同意取消 TOPS,並用一對更便宜的航天器取而代之,這兩艘航天器僅飛往木星和土星。

大巡遊以水手-木星-土星 1977 或 MJS '77 的名義復活。1977 年 3 月,就在兩艘航天器發射前幾個月,該任務更名為旅行者號。儘管旅行者團隊曾希望將任務擴充套件到天王星和海王星,但這並非原始飛行計劃的一部分。“即使是四年的旅程也被認為相當冒險,因此 NASA 明智地決定:‘讓我們進行為期四年的前往 [木星和] 土星的旅程,然後逐步擴充套件它,’”斯通說。

旅行者 1 號在 1980 年 11 月完成了其主要任務,此前它飛越了土星的衛星土衛六,並飛到了土星環的後面。這次相遇改變了航天器的軌跡,使其向北偏離太陽系的黃道面,並朝著星際空間的方向前進,放棄了繼續前往其他外行星的可能性。

如果旅行者 1 號未能完成其在土星的任務目標,NASA 本可以將旅行者 2 號重定向以完成旅行者 1 號的任務。旅行者 2 號比旅行者 1 號早兩週發射,但其軌道更長,旨在使其在旅行者 1 號之後約九個月飛越土星,然後在旅行者 1 號完成其目標後繼續前往 天王星海王星

旅行者號——建立在先前的先驅者號航天器成功的基礎上,併為伽利略號、卡西尼號和其他行星際機器人探測器奠定了基礎——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其計算能力非常微薄。斯通說,每艘航天器都有三臺計算機,每臺計算機的記憶體約為 8,000 個字。這意味著旅行者團隊必須經常上傳新程式,尤其是在科學家想要將相機對準各種目標時。“該任務被設計為可重新程式設計的,”斯通說。“我們在發射前沒有預料到的是,因為我們一次只去一顆行星,所以在土星之後進行了重新程式設計。”

在 1989 年 8 月 25 日最後一次行星相遇中,旅行者 2 號抵達了太空中的一個地點,距離其預定目標 100 公里以內——此前它已經行駛了超過 70 億公里。這種精度相當於從 3,630 公里外一桿進洞。時間與計劃的時間相差幾秒鐘——這是一項關鍵的成就,因為航天器的相機和其他儀器被程式設計為在指定時間開始工作,斯通說。

拍攝最外層行星的影像需要團隊程式設計師的一些技巧。天王星的陽光比土星暗四倍,海王星的陽光比土星暗九倍;旅行者 2 號需要重新程式設計,以便其相機進行更長時間的曝光。但這也意味著探測器必須設定為在飛過其拍攝物件時稍微旋轉。這些調整使相機能夠在較暗的陽光下捕捉影像,但可以防止長時間曝光期間出現模糊影像。“我們真的必須確切地知道我們必須在何時何地觀看,因為那時必須進行機動,”斯通說。“這一切都經過非常精確的計時。隨著我們向太陽系更遠處前進,我們不得不採用新技術來進行這些定時曝光。”

旅行者 2 號對外太陽系的大巡遊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宇宙鄰域,那裡被認為冰凍和死寂的衛星正在發生地質活動,隱藏著潛在的地下海洋,甚至可能孕育著生命。這次巡遊還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他們發現了傾斜的 天王星磁場,並在飛越海王星時,觀測到科學家們認為平靜的行星上存在巨大的類似木星的風暴,以及其冰凍衛星海衛一上存在氮氣和塵埃的間歇泉。

斯通說,意想不到的發現的積累使旅行者團隊感到謙卑。“在旅行者號之前,我們有一個非常‘以地球為中心’的觀點,”他指出。“我們對地球的經驗成為了我們的基準和期望,而旅行者號一次又一次地表明,這種觀點太侷限了。我們真的不瞭解這個系統,因為我們認為地球有點典型——但事實並非如此。”

今天,旅行者號正在駛向虛空。它們的相機已關閉,僅使用必要的儀器來配給來自其日益衰弱的鈽電池的電力,它們已到達 太陽系的外邊界,一個名為 日鞘的區域,在那裡太陽風與星際介質碰撞。旅行者 1 號首先向北弧形飛出黃道面,走得更遠——截至 7 月 31 日,距離地球近 165 億公里。旅行者 2 號向南離開太陽系,距離地球超過 128 億公里。

一個由 10 名全職和兼職飛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每天保持聯絡,儘管旅行者 1 號的往返通訊以光速計算大約需要 30 個小時,旅行者 2 號則需要 24 個小時。兩艘航天器都有足夠的電力和姿態控制推進劑,可以繼續執行到 2025 年左右。透過旅行者 2 號的海王星相遇,任務耗資 8.65 億美元。自 1998 年以來擔任旅行者專案經理的埃德·梅西說,NASA 現在每年花費約 500 萬美元來維護這兩艘航天器。

科學家估計,大約在 40,000 年後,每艘航天器都將在其他恆星附近,距離太陽約兩光年。它們現在的距離已經為這些探測器提供了獨特的有利位置——太陽系的鳥瞰圖。為了最後的光學歡呼,旅行者 1 號的相機從大約 65 億公里外拍攝了最後一張影像。這幅由 60 幀組成的馬賽克照片於 1990 年 2 月 14 日拍攝,捕捉到了太陽和六顆行星。這幅被稱為“全家福”的照片將地球顯示為漂浮在陽光中的一個“暗淡藍點”。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多年來一直遊說 NASA 拍攝這張照片,他受這張照片的啟發寫了一篇充滿詩意的文章:“再看看那個點,”薩根寫道。“那就是這裡。那就是家。那就是我們……我們唯一知道的家。” 航天器上裝載著 金唱片,其中包含大量關於地球生命的資訊,包括影像、人類解剖學百科全書章節以及多種語言的問候錄音。在薩根的倡導下,這個時間膠囊有一天可能會被外星生命發現。

梅西笑著回憶起他如何回應那些擔心旅行者號找到外星人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問,我們是不是在告訴他們我們在哪裡?他們是不是會利用這些資訊來攻擊我們?”他說。“我的回答是,‘他們早就從《我愛露西》的廣播中知道我們在哪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