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解體並撞擊木星以來,已經過去了21年多一點。儘管那些災難性碰撞的物理傷痕早已消失,但研究人員仍在根據數十年前的那場災難獲得關於太陽系的新見解。與尤金和卡羅琳·蘇梅克共同發現這顆彗星的大衛·列維,在二月份的《大眾科學》雜誌上回顧了他作為彗星獵人的50年。
2011年,SETI(地外文明搜尋)研究所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蘇梅克-列維撞擊的力量足以使木星周圍的薄行星環傾斜兩公里。儘管這顆破碎的彗星從未穿過環的平面,但其撞擊將彗星塵埃流噴射回太空並進入環中,從而形成了伽利略軌道飛行器在1996年首次觀察到的奇特波紋圖案。
2013年,歐洲和美國科學家報告稱,在木星大氣層上層發現的超過95%的水可能來自這顆彗星。早在1994年的最初爆炸中就檢測到了水蒸氣,但當時不可能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研究人員使用赫歇爾太空天文臺(於2009年發射)上的紅外和光譜儀器,繪製了木星平流層中水的位置和濃度,並確定其中大部分可以在行星的南半球,在一個與彗星最終軌跡一致的帶狀區域內找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也對美國太空政策產生了間接影響。此前,巨型太空岩石(無論是彗星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想法似乎太遙遠而無需擔心——即使這樣的碰撞很可能幫助結束了恐龍時代。但在1994年,20多個彗星碎片中最大的一個以相當於六百萬兆噸TNT炸藥的威力撞擊了木星,這是尤金·蘇梅克當時計算的結果。相比之下,世界核武庫在1974年達到頂峰時,潛在當量約為25,000兆噸。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資訊專案主任漢斯·克里斯滕森估計,目前全球庫存約為2,520兆噸(儘管只有一部分兆噸當量被完全部署)。這相當於大約210,000顆廣島原子彈。
無論你如何計算,蘇梅克-列維型別的碰撞與地球相撞都意味著我們所知的文明的終結。好萊塢對此做出了回應,推出了電影《世界末日》和《天地大沖撞》,生動地(如果經常不準確地)描繪了由此造成的破壞。美國國會眾議院委員會要求NASA尋找並跟蹤太空中可能穿越地球軌道並可能引發滅絕級別事件的物體,如果它們撞擊地球。
迄今為止,NASA認為有超過878顆直徑一公里或更大的近地小行星,他們估計其中90%現在已被發現。據認為,在未來幾個世紀內,它們都不會威脅到地球。但正如曾經統治地球的恐龍可能觀察到的那樣,只需要一顆就能擊落世界霸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