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先天與後天

三本書探討天賦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培養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觀看今年的冬季奧運會時,您可能思考過頂尖運動員是天生就具有驚人的耐力和速度,還是這些技能可以透過多年的刻苦訓練來培養。根據運動心理學家吉姆·阿弗雷莫夫的說法,天賦並不是一切。

《冠軍的心態:偉大運動員如何思考、訓練和成功》(羅代爾圖書出版社,2014年)一書中,阿弗雷莫夫認為,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可以歸結為心理準備。他為如何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取得成功提供了建議,例如避免與他人比較和視覺化成功(想象自己衝過終點線!)。

雖然正確的心理和身體準備確實有幫助,但成功也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基因。在《運動基因:非凡運動表現背後的科學》(Current Hardcover出版社,2013年)一書中,《體育畫報》作家大衛·愛潑斯坦梳理了科學文獻,解釋了先天與後天辯論的複雜性。“即使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這也始終是一個硬體軟體的故事,”他寫道。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再多的刻苦訓練也無濟於事。一項研究表明,一位國際象棋棋手僅經過3000小時的訓練就達到了大師級水平,而另一些人在訓練了25000小時後仍未達到該水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然而,根據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說法,我們常常低估人們,因為“我們頭腦中對優勢有一個定義——而這個定義是不正確的。” 在《大衛和歌利亞:弱者、格格不入者和對抗巨人的藝術》(Little, Brown出版社,2013年)一書中,格拉德威爾提出,看似有價值的特質可能並不總是有利於我們,反之亦然。他用科學研究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支援這一觀點。例如,他解釋了一支技術水平不高但透過發揮其唯一優勢——防守——進入決賽的籃球隊。儘管格拉德威爾有時會斷章取義地選擇資料或在不存在因果關係的情況下暗示因果關係,但他總是提供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來理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