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本新書中,瞭解性別如何塑造語言和發展,並揭示性別刻板印象背後的真相。
神經生物學家唐納德·W·普法夫在《男人和女人:內在故事》(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中指出,性別是一個複雜且永無止境的故事,貫穿一生。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發育不同,從子宮內就開始了。例如,研究表明,雄性小鼠胎兒浸泡在性激素睪酮中,這使得它們比雌性更具攻擊性。
在《對話與性別》(劍橋大學出版社,2011年)中,心理學家蘇珊·斯皮爾和伊麗莎白·斯托科彙集了來自家庭電話、警方嫌疑人訪談和精神病學評估的證據,以幫助解釋兩性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語言。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女性往往更擅長文字,表現出更多樣化的詞彙量和對文字分析更敏銳的眼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每年,又有一部流行心理學著作試圖說服讀者,男性和女性的大腦就像G.I.喬和芭比娃娃一樣截然不同。認知神經科學家科迪莉亞·範恩的《性別的錯覺》(諾頓出版社,2010年)揭露了許多研究中的缺陷,這些研究為關於性別差異的刻板印象提供了科學基礎。——費里斯·賈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