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獨特的人類

三本書探索了是什麼讓我們與眾不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對是什麼讓我們成為我們的迷戀激發了數十年的研究。一個流行的觀點是,我們使用語言的能力使我們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最近的說法已經納入了來自進化和發展心理學的新興見解。例如,在《人類思維的自然史》(哈佛大學出版社,2014年)中,邁克爾·托馬塞洛認為,我們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使我們變得非凡。托馬塞洛寫道,當我們的環境迫使我們變得更具合作性時,人類不得不相應地調整他們的行為。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發展出了從其他角度看世界的能力。托馬塞洛甚至斷言,語言是從這種日益增長的瞭解他人思想的需求中產生的。

關於是什麼讓我們與眾不同的另一個觀點來自腦科學。在《心智的構成:人類本性的神經科學》(普羅米修斯出版社,2013年)中,認知心理學家羅納德·T·凱洛格採取了廣闊的視角,他認為,使人類與眾不同的是相互作用的特徵網路,而不是單一的能力。凱洛格提出,關鍵因素是我們複雜的記憶、語言能力、社會智慧以及與時間的關係,這使我們能夠在精神上回到過去和展望未來。

對於不太糾結於我們與他們之間問題的讀者來說,科學作家詹妮弗·烏埃萊特的關於我與你的書可能會吸引他們。烏埃萊特(為《大眾科學》撰寫部落格)探討了為什麼儘管我們共享幾乎相同的遺傳物質,但我們的個性可能會如此大相徑庭。在《我,我自己,以及為什麼:尋找自我的科學》(企鵝出版社,2014年)中,她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基因不一定定義我們是誰或我們將成為誰。她將自己嵌入到敘事中,帶我們踏上她的旅程,因為她對自己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掃描了她的大腦。最終,深入研究我們自身的科學不會對我們的身份產生確定的結論。相反,我們最接近於透過我們編織的關於自己生活的敘事來理解我們是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