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達姆施塔特——在過去的兩年裡,羅塞塔號宇宙飛船一直在圍繞一顆彗星跳舞。今天,它終於與這個冰冷的物體接觸——併發送了最後一個訊號。
歐洲航天局(ESA)的羅塞塔探測器在今天早上(9月30日)受控下降到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結束了其歷史性的任務。歐洲空間行動中心(ESOC)的科學家們收到了來自航天器的著陸確認,時間大約是當地時間下午1:19(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19/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119)。
羅塞塔任務經理帕特里克·馬丁在宣佈任務操作結束時說:“我可以宣佈這次歷史性下降完全成功。再見了,羅塞塔,你完成了任務。這是純粹的科學的巔峰時刻。” [圖片:歐洲羅塞塔彗星任務圖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彗星是原始的宇宙物體,是從我們太陽系在46億年前剛剛開始形成時遺留下來的。探索這些冰冷物體的結構、組成和活動可以揭示我們太陽系的演變,並幫助科學家編寫更全面的關於生命構成要素如何首次被帶到地球的歷史。
之前的機器人探險已經與彗星近距離接觸。美國宇航局的星塵任務甚至捕獲了來自懷爾德2號彗星周圍雲層的塵埃,並在2006年將樣本帶回地球。但羅塞塔號是第一個繞彗星軌道執行的探測器,也是第一個跟隨彗星繞太陽執行的探測器,還是第一個向彗星核表面傳送探測器的探測器。
今天的著陸標誌著這項耗資13億歐元(14.6億美元)的雄心勃勃的十年任務的結束。羅塞塔號宇宙飛船於2004年3月發射,在內太陽系進行了為期10年、距離40億英里(65億公里)的巡航後,於2014年8月與67P彗星會合。三個月後,羅塞塔號部署了其表面探測器菲萊。但是,菲萊並沒有像計劃的那樣錨定在彗星表面,而是在墜落到阿拜多斯地區的懸崖壁前彈跳了兩次。羅塞塔號在本月初才發現菲萊的最終安息之地。
67P彗星於1969年首次被觀測到,其寬度為2.5英里(4公里),每6.5年在地球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太陽執行。現在,這顆彗星正返回木星軌道,而靠太陽能供電的羅塞塔號將沒有足夠的能量跟上,因此任務不得不結束。宇宙飛船將在著陸後立即停止傳送資料,這意味著任務科學家不會知道它在著陸後是否會像菲萊一樣翻滾或彈跳。[羅塞塔探測器“死亡俯衝”進入67P彗星的視覺化]
歐洲航天局已經發布了羅塞塔號在下降到彗星表面途中收集的最後影像。
羅塞塔號OSIRIS相機首席研究員霍爾格·西爾克斯在展示該探測器的一些最後檢視時說:“這真的很棒,這很令人興奮。它的工作像一個魔咒。”
67P彗星非常多孔,引力很小,因此羅塞塔號的著陸看起來更像是慢動作碰撞,而不是猛烈撞擊。宇宙飛船在昨天(9月29日)當地時間午夜(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00;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200)左右執行了最後的機動,並開始了14小時、12英里(20公里)下降到彗星表面的過程。歐洲航天局官員計算出其撞擊時的速度約為步行速度,即2英里/小時(3.2公里/小時)。
受控撞擊旨在讓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更仔細地觀察他們此前只能從遠處看到的表面特徵。
歐洲航天局羅塞塔專案科學家馬特·泰勒告訴Space.com,“我們最近透過我們的軌道執行非常接近彗星。我們離地表大約2公里[1.2英里]。但是,這次墜落到表面使我們進入了2公里以下。它使我們進入了加速區域,彗星彗發在這裡生長並開始被丟擲。”
這次死亡俯衝也是羅塞塔號一系列儀器在穿過冰和氣體之間發生相變的層時進行測量的機會。
羅塞塔號的最終安息之地是所謂的馬特區域中橡膠鴨形狀彗星“頭部”上的一個平滑區域。
這個特殊地點有許多噴射灰塵的坑——一些坑的寬度為330英尺(100米),深度為165英尺(50米)——科學家們希望羅塞塔號的儀器在任務結束前對這些坑進行觀測。這些坑的牆壁上似乎點綴著“雞皮疙瘩”,這可能是被稱為彗星微粒的早期彗星構件的標誌。
這項任務已經產生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發現——67P彗星表面有大顆粒的水冰,彗發中有分子氧,景觀多樣,核心蓬鬆,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羅塞塔號的科學家仍然有大量的資料需要仔細研究。因此,即使今天結束了任務,工作也還沒有結束。
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羅塞塔號OSIRIS團隊的博士後研究員穆罕默德·埃爾-馬裡昨天告訴記者:“我們有8萬張圖片需要檢視。這將在未來幾年讓我們忙碌起來。”
版權所有 2016 SPACE.com,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