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體

如果它們真的存在,將改變電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幾乎任何地方都可以建造燃煤發電廠。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卻很挑剔。最強的風吹過高原。陽光在沙漠中最強烈。將這些能源輸送到數百公里外的城市,將是轉向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挑戰之一。

最先進的超導電纜可以傳輸數千公里,損耗僅為百分之幾。然而,有一個問題:電纜必須浸泡在 77 開爾文(或 -196 攝氏度)的液氮中。這種部署反過來又需要在每公里左右安裝泵和製冷裝置,大大增加了超導電纜專案的成本和複雜性。

在常溫常壓下工作的超導體將實現真正的全球能源供應。撒哈拉沙漠的陽光可以透過鋪設在地中海海底的超導電纜為西歐供電。然而,製造室溫超導體的訣竅,就像 1986 年一樣,仍然是個謎。當時,研究人員製造出第一批在液氮的相對高溫下工作的超導材料(以前的物質需要冷卻到 23 開爾文或更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兩年前,一種全新的超導體——鐵基超導體的發現——讓人燃起了希望,理論家們或許能夠揭示高溫超導體的工作機制[參見格雷厄姆·P·柯林斯的文章《鐵是高溫超導的關鍵?》;《大眾科學(大眾科學)》,2009 年 8 月]。有了這些見解,或許通往室溫超導體的道路就會出現。但進展仍然緩慢。變革之風並非總是按需而至。

邁克爾·莫耶是《大眾科學(大眾科學)》負責物理和太空報道的編輯。此前,他在《Popular Science(大眾科學)》雜誌工作了八年,擔任文章編輯。他的文章《通往第十維度的旅程》榮獲 2005 年美國物理學會科學寫作獎,並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有線電視新聞網、福克斯新聞和探索頻道亮相。他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物理。

更多作者:邁克爾·莫耶
大眾科學 Magazine 第 302 卷 第 6 期本文最初以“室溫超導體”為題發表於 大眾科學 Magazine(大眾科學雜誌)》第 302 卷第 6 期(),第 43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10-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