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合作:禿鼻鴉協同解決食物謎題

這種鴉科動物成為首個被觀察到共同協作以獲取食物的非靈長類動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鳥類不僅成群結隊——它們還協同工作以獲取食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禿鼻鴉成為首個被觀察到成功合作以獲取裝滿食物的平臺的非靈長類動物,根據6月22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上的研究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對禿鼻鴉(歐亞烏鴉科成員)進行了測試,方法是將食物盤放在鳥舍無法觸及的平臺上。一根繩子從鳥舍環繞到平臺再返回。將平臺拉近需要同時拉動繩子的兩端,這隻有在兩隻鳥協同工作,每隻鳥拉動一端時才有可能實現。

研究人員發現,成對的禿鼻鴉自發地學會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對禿鼻鴉的表現如此出色感到驚訝,”主要作者阿曼達·西德說,她現在在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工作。“協調你的行動真的很難。如果你多等一秒,你就會錯過機會。”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黑猩猩,以及可能還有少數其他靈長類動物,是唯一被證明有能力完成相同任務的其他物種。西德說,禿鼻鴉是非常社會化的鳥類,生活在數百個成員的群體中,並且可能面臨著學習合作的進化壓力。

然而,進一步的調查顯示,禿鼻鴉對這項任務的理解可能不如猿類那樣複雜。之前的研究表明,一旦黑猩猩瞭解到它需要一個夥伴來移動平臺,如果它獨自一人,它將不再嘗試這項任務。另一方面,西德實驗室的禿鼻鴉,即使在與夥伴成功獲得食物後,仍然繼續嘗試(並失敗)獨自移動平臺。

西德推測,這些結果可能源於禿鼻鴉和黑猩猩社群之間的差異。雖然禿鼻鴉是社會性鳥類,但它們是一夫一妻制,並終生交配,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成年禿鼻鴉社會。另一方面,黑猩猩是多配偶制,這使得關係複雜、多變且難以協商。西德說,因此,與禿鼻鴉相比,黑猩猩可能面臨著進化壓力,需要發展出更復雜的對合作、競爭和社會關係的理解。

編者注:這篇文章最初的標題是“禿鼻鴉獲取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