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被稱為“岩石鼻涕”的淡水藻類,它會侵入河床並在岩石上結塊,並非是人類引入水道的入侵物種。實際上,這種生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已存在數千年。
在過去的十年中,岩石鼻涕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紐西蘭的河流中被發現。新的研究表明,這種藻類——被稱為Didymosphenia geminate,或 didymo——是本地物種,但先前罕見或不存在觸發其在河流中可見生長的環境條件。科學家們說,現在,全球變暖和其他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可能使岩石鼻涕在水道中變得更加常見。
達特茅斯學院漢諾威分校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主要作者布拉德·泰勒說,岩石鼻涕對魚類的影響尚不清楚,但漁業社群的人們仍然有理由擔憂。[真噁心!檢視更多“岩石鼻涕”的照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泰勒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 Live Science:“我們確實知道 didymo 將無脊椎動物群落從大型物種轉變為小型物種。Didymo 還增加了絲蚯蚓的丰度,而絲蚯蚓是魚類疾病旋轉病的宿主。”
科學家們曾認為岩石鼻涕是人類引入的一種新的藻類基因株,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泰勒說:“正確地將入侵物種識別為本地物種或非本地物種對於制定合理的政策、管理和科學研究計劃非常重要,因為有效的應對措施取決於瞭解物種的優勢是由生態或進化新奇性、促進其發展的環境條件變化還是兩者共同造成的。“大量證據表明,didymo 是幾乎所有發生水華區域的本地物種。”
通常,藻類生長受到水中過量磷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刺激。泰勒說,另一方面,Didymo 水華髮生在磷含量低的水道中。
研究人員說,汙染和其他人為引起的環境變化正在消耗一些河流中的磷含量,這可能是導致世界各地原始河流中岩石鼻涕爆發次數增加的原因。他們補充說,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政策應該針對引發岩石鼻涕水華的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
泰勒說:“沒有什麼可以根除這種微生物。“它一直在這裡,並將繼續留在這裡。”
版權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再發行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