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報告稱,在阿富汗或伊拉克,士兵或平民被簡易爆炸裝置(IED)炸死或炸傷。北約表示,就在週一,在伊拉克動盪的南部地區,正是這樣一種武器炸死了兩名聯軍成員。與此同時,維基解密 10 月 22 日釋出的資料顯示,簡易爆炸裝置是阿富汗英美軍隊的最大殺手,佔所有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為了保護人們免受這些武器的傷害,美國軍方越來越多地依賴機器人炸彈探測和處理裝置(此外還有大量具有偵察和打擊能力的無人駕駛飛行器 (UAV)),從而在人與機器之間建立了生死攸關的戰鬥關係,這種關係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和擴散。
陸軍中將邁克爾·奧茨(Michael Oates)報告稱,今年到目前為止,在阿富汗作戰的美軍和聯軍已經遭遇了大約 10,500 起路邊炸彈事件,高於 2009 年的 8,994 起和 2007 年的 2,677 起,他是聯合簡易爆炸裝置打擊組織(JIEDDO)的主任,10 月 21 日報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簡易爆炸裝置相關的事件。
此類襲擊的成功確保了它們至少在短期內會繼續下去,這意味著軍方正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阿富汗,美國士兵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爆炸危險降低課程,以培訓阿富汗士兵瞭解簡易爆炸裝置的工作原理、它們構成的威脅以及尋找它們的技術。據奧茨稱,自 2006 年以來,聯軍已經花費了約 20 億美元來培訓駐紮在世界各地計程車兵瞭解簡易爆炸裝置。
大量資金也花費在反簡易爆炸裝置機器人上。本月早些時候,美國陸軍 TACOM 合同中心在密歇根州沃倫市訂購了價值 1400 萬美元的機器人智慧軟體和備件,用於其由馬薩諸塞州貝德福德市的 iRobot 公司生產的 PackBot 戰術移動機器人。這是 TACOM 第 20 次訂購 iRobot 技術,也是該部門更大的 2.86 億美元“xBot”合同的一部分,用於購買炸彈探測機器人。
iRobot 營運長兼退役美國海軍中將約瑟夫·戴爾表示,有超過 3,500 臺 iRobot 裝置在美國軍隊以及其他 20 個盟國的武裝部隊中服役。《大眾科學》採訪了戴爾關於機器人在現代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項技術的發展方向。
[以下為採訪的編輯稿。]
近年來,軍方在作戰情況下不願依賴機器人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什麼會這樣?
對機器人裝置的興趣實際上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初的無人駕駛飛行器和 RQ-2 先鋒無人機[由 AAI 開發,現在是德事隆系統公司的一部分,以及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採用乃至擁抱無人機所需的改變首先遭到了戰鬥機飛行員的白色圍巾系統的抵制,他們認為無人系統無法完成人類飛行員可以做的事情。雖然仍然有一些人抵制無人駕駛飛行器,但戰爭的現實正在改變這一點。當白色圍巾系統對空中的機器人飛行器持冷淡態度時,陸軍計程車兵們意識到機器人可以做士兵們自己真正不想做的事情。陸軍的任務是近距離、私密的、危險和骯髒的。想想看:無人機市場花了 20 年的時間才成為一個 5 億美元的產業,但較新的無人地面系統市場只花了一半的時間就達到了 5 億美元。
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鬥有什麼特點,導致了對陸基機器人裝置的需求?
在城市和沙漠地形中,任何需要身體與壞事之間保持距離的地方,機器人都能發揮作用。即使對於像我們這樣經驗豐富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來說,城市戰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充滿了附帶損害和非戰鬥人員風險的問題。
如今,機器人通常如何在戰鬥情況下使用?
在為軍隊服務的 3,500 臺 iRobot 裝置中,大多數都在幫助處理爆炸物處理(EOD)。通常,部隊會被告知爆炸裝置或實際發現簡易爆炸裝置。然後,這些士兵會呼叫專家進行調查,並可能在機器人的幫助下處理簡易爆炸裝置,機器人可用於向站在裝置射程之外的爆炸物處理小組傳送裝置的影片,和/或處理該裝置。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由於簡易爆炸裝置的擴散以及沒有足夠的爆炸物處理部隊在他們需要的任何地方,人們也強烈希望非爆炸物處理小組使用機器人進行所謂的路線清理,即機器人將幫助識別並可能清理路邊簡易爆炸裝置。在下一階段的使用中,機器人將不僅僅專注於簡易爆炸裝置或道路清理,而是成為步兵部隊的真正參與者。
從什麼意義上說是一個參與者?軍隊對機器人的使用方式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讓我給你講個故事。大約三年前在佐治亞州本寧堡的一次戰場演習中,在一次測試包括機器人和新型無人機以及可穿戴計算機在內的許多新技術的戰爭遊戲中,一位領導其中一個團隊的陸軍上尉被問到,他今天會想帶哪些技術去戰鬥。他說他會帶上 iRobot 的小型無人地面車輛(SUGV)[用於監視、偵察和/或炸彈處理]和 AeroVironment 的 Raven 無人機。這位上尉解釋說,“我希望對戰場有態勢感知,我希望從上帝的角度看問題,並且我希望近距離地瞭解情況。如果我預先了解戰場,就可以確保我的部隊的生存能力和我的任務的成功。”
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剛剛開始的階段,是機器人的自主性。這可能沒有大多數人認為的那麼令人興奮。今天,一名士兵使用操縱桿來操縱機器人,就像玩電子遊戲一樣,下一步將是一些自主功能,使機器人能夠接管自身的一些導航,例如巡航控制。我不需要一步步地駕駛機器人,我可以告訴它在行駛時保持一定的向量。自主性的另一個領域是對機器人進行程式設計,使其在與部隊失去通訊訊號時,自動導航回它最後可以傳送和接收訊號的位置。今天,如果機器人失去通訊,你必須出去把它找回來,這不是一件受歡迎的事情。如果你想去野外,你就不會一開始就派機器人去了。漸漸地,機器人將能夠自主完成越來越複雜的任務,直到你可以用實際的任務來程式設計它們。
我們正在談論哪些型別的機器人任務?
今天,機器人與操作員的比例是一對一。你將開始有一個操作員操作多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成群結隊地執行,執行協調的任務。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可能是如何運作的,我們可以回到 9/11 時間,當時我們在國會大廈的辦公室裡發現了炭疽病。我們甚至幾天都進不去。現在你有機器人可以進去進行化學和生物測試,甚至可以繪製地圖,讓你瞭解危險以及它們在建築物內的位置。
機器人本身如何改變以滿足地面作戰的需求?
如果你回顧一下早期的飛機甚至熱氣球,它們最初是作為戰術偵察技術出現的。然後,一旦你對能夠看到行動但卻無能為力感到沮喪,這項技術就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例如發射武器的能力。機器人也以這種方式開始。我們還沒有在賦予機器人打擊能力方面取得進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看到武裝機器人。
武裝機器人在戰鬥情況下是否會對雙方都構成危險,尤其是在發生故障時?
就殺傷力而言,我們的立場是,你總會在迴路中有一個人,即使很多媒體和好萊塢都不這麼認為。我們會有自主致命系統嗎?我不這麼認為。我不認為這在道德上是正確的,我也不認為世界會將生死攸關的決定交給機器,即使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