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正在分割大熊貓的棲息地

熊貓數量正在上升,但該物種今天的生存空間比三十年前更少

新的道路正在“切割和分割”大熊貓的棲息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據報道,野生大熊貓的數量正在上升,衛星資料顯示,該物種棲息地持續減少的趨勢已經停止。但同一項研究表明,這個標誌性物種的生存空間正變得因道路而更加碎片化,而且今天熊貓的棲息地仍然比三十年前首次被列為瀕危物種時更少。

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根據中國政府2011-14年的人口調查,將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瀕危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該調查報告稱,成年大熊貓數量為1864只,高於2000年代初的1596只。但在9月25日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上的一篇簡短通訊中,研究人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掉以輕心。

“中國為保護工作做出了巨大努力,”論文合著者、中國科學院北京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生態學家歐陽志雲說。但他補充說,這並不意味著熊貓已經脫離危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政府的地面調查已經暗示,熊的棲息地正在碎片化,大熊貓生活在33個孤立的種群中,而之前的統計為15個。在新的研究中,歐陽和他的同事使用了1976年至2013年間收集的衛星資料,來測量中國中部六個山區所有可用熊貓棲息地的變化,這些山區構成了熊貓的分佈範圍。

來源:《自然》,2017年9月27日,doi:10.1038/nature.2017.22658

他們發現,1976年至2001年間,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面積縮減了4.9%,降至約55,500平方公里。從2001年到2013年,竹林面積略有增加,增加了0.4%。但總體而言,2013年的棲息地比1988年該物種被列為瀕危物種時減少了1.7%。剩餘的棲息地確實更加碎片化,主要是由於道路建設。研究期間,主要道路和河流隔離的棲息地單元數量增加了兩倍。

喜憂參半

論文合著者、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杜克大學的保護生態學家斯圖爾特·皮姆說,現在熊貓的狀況比幾十年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好。自1999年以來,政府禁止在許多天然林中伐木,並擴大了自然保護區中受保護的竹林面積。但其他威脅正在惡化:“切割和分割熊貓棲息地的道路比40年前多了很多。”

歐陽總結說,IUCN將熊貓的保護等級降為“易危”的決定“為時過早”。但明尼蘇達州自然資源部大急流城分部保護生物學家、IUCN熊類專家組聯合主席大衛·加舍利斯不同意。“自2001年以來,熊貓的棲息地一直在增加,”他說。“根本無法將這種情況描繪成一片黯淡的景象。”

熊貓專家一致認為,繼續保護和擴大棲息地對於防止熊貓數量再次下滑至關重要。研究作者建議將關鍵棲息地和連線它們的土地走廊指定為強制性保護區,並在走廊區域修建隧道,而不是道路。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7年9月27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