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手術後自殘風險或將升高

研究人員稱,患者在減重手術後應監測自殘風險是否升高

加拿大一項新研究報告稱,接受減肥手術以幫助他們減輕體重的人,在手術後的兩到三年內,可能面臨自殘行為風險增加。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超過8800名接受過減肥手術的人,監測了他們術前三年和術後三年的情況。

在人們手術前的三年裡,有62例自殘報告,而手術後的三年期間,自殘報告則有96例,增加了54%。研究人員寫道,最常見的自殘型別是故意藥物過量,佔報告總數的115例。[什麼是減肥手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寫道:“由於自殘急診是自殺的有力預測指標,這些發現突顯了篩查接受減肥手術患者的自殘行為的重要性。”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減肥手術(即縮小患者胃的大小)有益於肥胖人群的整體健康。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並非首個表明減肥手術後可能存在自殘風險增加的研究。

多倫多大學Sunnybrook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今天(10月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外科學》上的新研究的主要作者Junaid Bhatti博士說,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減肥手術患者的自殺率有所升高。

但Bhatti告訴Live Science,那些研究並未跟蹤患者從術前到術後的情況。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同一批患者進行了長期跟蹤,而不是比較一組接受手術的患者和未接受手術的患者,因此他們能夠使用患者作為自己的對照組,從而消除了遺傳和性格差異等變數。

Bhatti強調,儘管新研究中看到的風險增加幅度很大,但受此問題影響的患者人數仍然很少,約佔人口的1%或2%,他說。

然而,研究人員還指出,由於他們的研究僅跟蹤了將患者送往急診室的自殘事件,因此該研究可能低估了該問題的實際發生率。

之前的研究已經提出了幾種可能的原因,解釋了為什麼手術後自殘風險可能會升高。Bhatti說,這些原因包括壓力和焦慮增加,以及荷爾蒙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減肥手術導致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的研究中推測,手術也可能改變身體在手術後分解酒精的方式,而酒精可能會降低原本可以阻止人們傷害自己的抑制力。

總的來說,減肥手術是安全的,但Bhatti說,重要的是患者要意識到風險。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寫道,目前,許多減肥手術專案要求患者在手術前進行精神健康評估。

Bhatti說,患者在接受減肥手術前通常會有一個篩查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可能非常嚴格。醫療保健工作人員會評估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並檢視自殘的風險因素,例如酗酒,他說。

研究人員表示,大多數自殘事件發生在手術前五年內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健康障礙的患者身上。

但研究人員還指出,大多數事件發生在手術後兩到三年,這表明在此期間對患者進行隨訪非常重要。

Bhatti說,儘管醫生可以在術前嘗試識別高危患者,但要預測誰會真正傷害自己可能非常困難。

密歇根大學的外科醫生Amir Ghaferi博士說,隨訪非常重要,但目前,還沒有確保對減肥手術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的指南,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事實上,大多數專案只關注術後第一年,隨訪率普遍較差,他在期刊上隨研究發表的社論中寫道。

Ghaferi告訴Live Science,為患者提供激勵措施以繼續隨訪可能是有益的。

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有自殺傾向,可以撥打國家預防自殺生命線電話800-273-TALK (8255),每天24小時都有人接聽。一些自殺行為的跡象包括談論想死、感到被困或絕望以及睡眠模式的改變。

版權所有 2015 LiveScience,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此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