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南極洲冰蓋融化將給加州帶來比世界平均水平更高的海平面上升,威脅到該州標誌性的海灘和重要的基礎設施。
最新科學表明,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損失速度正在加快。該研究提交給加州海洋保護委員會,指出這將很快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超過海水變暖導致的海水膨脹以及山地冰川和冰蓋融化。
報告稱,由於地球的自轉以及對水體的引力作用,冰損失會導致加州海平面上升幅度更高。如果冰融化來自南極西部,影響範圍會進一步擴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報告稱:“對於加州而言,陸地冰損失最糟糕的地方莫過於南極西部冰蓋。”“南極西部冰蓋每損失一英尺的冰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加州沿岸的海平面將上升約1.25英尺。”
聖地亞哥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氣候研究部主任丹·卡揚表示,南極洲的冰融化實際上使加州海岸處於海平面上升放大的“靶心”。
卡揚是報告的七位作者之一,該報告由加州海洋保護委員會科學諮詢小組的一個工作組製作。該委員會要求更新2010年完成並在2013年更新的類似報告。委員會主席兼加州自然資源署秘書約翰·萊爾德表示,由於關於海平面上升的最新科學和預測,需要另一份報告。
委員會將於今年春夏舉辦關於這項研究的研討會,收集意見,並在今年秋季釋出關於如何將其轉化為政策的提案草案。該草案可能會在1月份獲得批准。
研究報告稱,海平面上升已經影響到加州沿海地區。它導致風暴期間更廣泛的沿海洪水、週期性的潮汐洪水和加劇的海岸侵蝕。在短期內,該州面臨著來自厄爾尼諾現象的更高海平面,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太平洋中部變暖。厄爾尼諾現象還會引發更強的風暴,當與海平面上升結合時,可能會引發山區泥石流、洪水和雪崩。
報告稱,海平面上升將會惡化,儘管確切的上升幅度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各國是否成功遏制溫室氣體排放和限制氣溫上升。
到2050年,基於溫室氣體汙染情景,海平面上升預測的差異很小。研究報告稱,到本世紀中期之後,這些差異將變得非常顯著。該研究報告給出了在加州三個設有驗潮儀的地點——加州北部的克雷森特城、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和聖地亞哥的拉霍亞——可能出現的海平面上升幅度。
在本世紀末,在舊金山,在最低的估計下,海平面將上升1英尺。它可能高達6.9英尺。在拉霍亞,在最低的估計下,海平面將上升1.1英尺,或高達7.1英尺。
克雷森特城面臨的範圍是從最低的估計下的1.2英寸到高達5.9英尺。
可能上升10英尺
然而,報告還表示,這些估計可能遠低於實際發生的情況。尤其是在高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它們可能低估了“極端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該報告描述了一種情況,可能會在本世紀末使加州的海平面上升10英尺。
報告稱:“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目前尚不清楚,但對高風險的長期決策而言,考慮這種情況非常重要。”
會議上的一些發言者,包括加州海岸委員會的一位代表,對報告中的低估計值可能會誤導一些人表示擔憂。
加州海岸委員會的海岸規劃師瑪德琳·卡瓦列裡說:“目前所呈現的機率資訊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減少或逆轉在規劃海平面上升方面正在取得的進展。”她說,低情景沒有考慮到關於冰蓋損失的最新科學。
她說,有些人“可能會使用表格來選擇低於當前國家指導建議的海平面上升預測”。
卡瓦列裡讚揚了該報告,因為它包含了可能出現10英尺情況的極端情景,並表示這對規劃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非常重要。她說,海岸委員會工作人員目前正在與位於海平面上升區域的76個地方政府中的30多個城市合作制定適應藍圖。
舊金山公共事業委員會的氣候專案主任大衛·貝哈警告說,州政府需要“更透明、更清楚地說明10英尺數字的來源”。
他說:“這是我在包括NOAA報告在內的任何報告中看到的最大的數字……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這個數字的來源,並幫助人們瞭解如何使用它。”他說,他的機構可能會提高費率以資助適應措施,因此清晰度至關重要。
加州副州長兼州土地委員會主席加文·紐瑟姆在會上對如何處理研究結果表示沮喪。
紐瑟姆說:“這一切都很有趣,但除了州政府繼續採取行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限制氣候變化之外,我們還能對此做些什麼呢?”
卡揚說,該州需要考慮規劃問題,不僅是在沿海地區,而且在薩克拉門託-聖華金河三角洲,該系統提供了該州大部分飲用水。三角洲有堤壩保護的島嶼。他說,如果這些島嶼被淹沒,水迴圈和鹽度梯度將會發生變化。
加州還在考慮一個大規模專案,在三角洲下方安裝隧道,將水輸送到南加州,而不是目前的泵送系統。卡揚說,該州可能需要仔細研究管道的設計和高度,以確保它們足夠高,可以抽取水。
卡揚說:“加州真的必須成為領導者,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僅從直接影響來看,而且從地緣政治來看,因為很多人口都處於危險之中。”
他說,還有一個社會公正問題,“一些最無力修建海堤的人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
經E&E新聞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E&E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