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惠允提供 |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了近 30%。 撇開全球變暖的擔憂不談,科學家們長期以來認為這一趨勢將使植物受益,因為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來製造它們所需的化學能量。 但近年來,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首先,似乎雖然植物最初會處理額外的二氧化碳,但加速的吸收會在幾天或幾周後下降。 現在,新的研究揭示了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這些發現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可能對作物施肥產生重要影響。
在對小麥幼苗(右)的實驗室研究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阿諾德·布魯姆及其同事發現,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會抑制硝酸鹽肥料(農民常用的兩種肥料之一)的加工。 事實證明,植物使用相同的資源來處理二氧化碳和氮,並且優先處理二氧化碳。 此外,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會阻止亞硝酸鹽(植物從硝酸鹽中產生的化合物)轉移到它們的光合作用結構中。 因此,硝酸鹽加工的減少抵消了二氧化碳增加帶來的好處。 然而,在相同的高二氧化碳條件下,植物充分利用了銨基肥料。 實際上,接受硝酸鹽肥料的植物尺寸僅增加了 24%,而施用銨肥的植物則增長了近 49%。 此外,接受銨肥的植物的蛋白質含量增加了 73%,而硝酸鹽滋養的植物僅增加了 32%。 關於番茄的未發表研究也產生了類似的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布魯姆評論說:“我們預計這項研究的資料將對作物生產產生實際影響。” “在通常用於小麥生產的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硝酸鹽是土壤中常見的氮形式。 這項研究表明,可能需要轉變為增加銨的可用性。” 他進一步指出,面對大氣二氧化碳的持續增加,天然依賴銨獲取氮的植物可能比依賴硝酸鹽的植物具有競爭優勢,這種差異可能會顯著影響野生植物的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