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裕地區向貧困地區輸出汙染

限制中國較富裕省份的汙染已將汙染設施轉移到規則較少的欠發達地區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倫敦——正如富裕國家將二氧化碳排放的責任轉嫁給發展中國家一樣,根據新的研究,中國富裕的省份也將這個問題輸出到了最貧困的地區。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單一排放國——2011年排放量為100億噸——已承諾降低其經濟的“碳強度”。但是,根據馬里蘭大學的克勞斯·胡巴切克及其同事的說法,中國最富裕和最發達的地區——那些擁有最嚴格和具體減排目標的地區——正在從內蒙古等目標約束較小的貧困地區購買製成品。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作者之一史蒂文·戴維斯說:“這令人遺憾,因為最便宜和最容易的減排措施——唾手可得的成果——在內陸省份,那裡的適度技術改進可以使排放量產生巨大差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故事的未來。


更嚴格的目標
戴維斯補充說:“較富裕地區的目標要嚴格得多,因此它們更容易從其他地方購買商品。”“一個跟蹤貿易中隱含排放量的全國性目標將大大有助於解決問題。但這並不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胡巴切克、戴維斯和其他六位作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他們研究了中國在2007年26個省和4個城市的57個工業部門的產出和排放情況。

那一年,中國的排放總量超過70億噸,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為製造在中國其他地區或中國境外107個國家消費的商品和服務而燃燒的化石燃料。

實際上,作者提供了中國國內貿易的地理情況。與北京-天津(三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消費的商品相關的排放量中,有超過75%是在其他省份排放到空氣中的。

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中國承諾到2015年,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2010年的水平降低17%,從而降低經濟對碳的依賴性。該國表示,這將透過在富裕的東部沿海省份強制減排19%,在欠發達的西部省份強制減排10%來實現。

將工廠推向東部
這意味著,減排政策往往會將工廠和生產推向成本較低,汙染標準較低的地區。

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合著者孫來祥說:“我們必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不僅僅是外包排放。”“發達地區和國家需要承擔一些責任,提供技術支援或投資,以促進欠發達地區更清潔、更綠色的技術。”

作者總結說,研究結果“證明了中國各省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性,同時也突出了財富、經濟結構和燃料組合的巨大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省際貿易的不平衡以及貿易中隱含的排放。”

本文最初發表於《每日氣候》,這是一個由非營利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出版的氣候變化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