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音吉他手通常會演奏華麗的獨奏,而貝斯手只能演奏節拍。但這種看似不公正的現象可能由聽覺生理學決定。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人們對音樂中時間感的感知對於低音調音符更為敏銳。
加拿大漢密爾頓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勞雷爾·特雷納及其同事表示,他們的發現解釋了為什麼在許多文化的音樂中,節奏由低音調樂器承載,而旋律往往由最高音調樂器承擔。這對於印度古典音樂和印度尼西亞加麥蘭音樂的低音調打擊樂節奏,以及爵士樂合奏的步行低音提琴或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左手部分來說都是如此。
早期的研究表明,人們對較高音調的音高辨別能力更好——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薩克斯管演奏家和主音吉他手經常在尖銳的音區進行獨奏。現在看來,節奏在音階的另一端效果最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保持節拍
特雷納和同事使用了腦電圖 (EEG) 技術——放置在頭皮上的電感測器——來監測人們聆聽兩條同時播放的鋼琴音符(一條高音調,另一條低音調,時間間隔相等)的腦電訊號。偶爾,其中一個音符會提前一點播放,僅提前 50 毫秒。研究人員研究了腦電圖記錄,以尋找聽眾注意到這一點的跡象。
大腦的檢測表現為一種特徵性的電活動尖峰,稱為失配負波 (MMN),由大腦的聽覺皮層在偏差聲音到達耳朵後約 120-250 毫秒產生。這是一個已知的跡象,表明大腦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一種“嗯?”的反應,特雷納和她的同事之前曾對此進行研究,以檢測聽眾對音高中“錯誤”的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較低音符的時間偏差,MMN 訊號始終大於較高音符。他們還測量了參與者根據音符偏差的時間調整手指敲擊的能力,發現對於較低音符,這種能力明顯更好。
MMN 並不依賴於對時間錯誤的有意識識別——事實上,參與者被告知在測試期間觀看一部無聲電影,並且不要注意他們聽到的聲音。儘管特雷納說“時間差異非常明顯”,但 MMN 反應先於對它們的任何有意識的意識。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14 年 6 月 30 日在 首次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