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NA資料庫起訴犀牛盜獵者

關於非洲犀牛的基因資訊正在導致更嚴厲的判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研究人員表示,一個擁有數千只非洲犀牛DNA的基因資料庫自八年前建立以來,已確保了對盜獵者的定罪,並導致更嚴厲的刑事判決。然而,並非所有科學家都相信這項努力是值得的。

在1月8日《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強調了這個資料庫,該資料庫已被用於120多個案例。例如,犀牛盜獵者西蒙·恩戈曼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與護林員發生2011年槍戰後,去年被判處28年監禁。他被定罪的部分原因是DNA證據將兩隻新割下的犀牛角與一隻剛在公園被屠宰的動物聯絡起來。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獸醫遺傳學家辛迪·哈珀說:“我們能夠建立這些個體聯絡的大多數案件都導致了定罪,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判處了重刑。”她於2010年開始開發該資料庫,以提供可在法律訴訟中使用的證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南非的犀牛盜獵活動急劇增加,2013年至2016年間每年有超過1000頭犀牛被殺。它們富含角蛋白的犀牛角每公斤售價超過60,000美元。“那就像黃金可卡因,”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塞繆爾·瓦瑟說。

哈珀說,到目前為止,已向資料庫提交了超過5,800起犀牛犯罪的樣本,導致了120多起刑事案件。儘管很難在資料庫的存在與盜獵趨勢之間建立任何因果聯絡,但南非彼得馬裡茨堡Ezemvelo KZN野生動物保護機構的野生動物調查員羅德·波特表示,使用DNA證據被定罪的盜獵者不太可能對他們的判決提出上訴。

物有所值嗎?

並非所有人都認同犀牛資料庫的價值。瓦瑟指出,只有2%的犯罪案件導致了刑事案件。“它沒有給你帶來物有所值的結果,”瓦瑟說,他的團隊已經使用繳獲象牙的DNA確定了象牙盜獵熱點地區,希望從源頭上阻止這種貿易。“你需要追溯源頭,從繳獲物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這樣你才能預測下一次事件將在哪裡發生,”他說。

但是哈珀和她的團隊表示,該資料庫正在提供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摧毀盜獵集團,其中許多集團總部設在亞洲。例如,在新加坡回收的一隻犀牛角透過DNA與六週前發現的屍體聯絡起來。一名在史瓦濟蘭檢查站被捕的、前往香港的盜獵者,根據從繳獲的三隻犀牛角中提取的DNA資訊,幫助確定了一條新的販運路線,這些犀牛角與犯罪現場相匹配。

波特說,瓦解犯罪集團的最大挑戰是說服外國警察部門像他在南非看到的那樣,以同樣的熱情追捕盜獵者。“DNA正在向我們展示各種有趣的事情,但你必須讓警察部門進一步調查。”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首次釋出於2017年1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