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約一半的懷孕是意外懷孕,其中 40% 透過墮胎終止。那些在意識形態上反對墮胎的人經常辯稱,墮胎經歷對女性的心理有害,並引用報告稱墮胎與後來的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症)之間存在聯絡。現在,經過對文獻的詳盡回顧,專家們得出結論,最好的科學證據表明,單次墮胎並不會增加女性患情緒問題的風險。
2006 年,美國心理學會 (APA) 組建了一個由具有廣泛專業知識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工作組,以評估自 1989 年以來(上次進行此類審查時)以英語發表的所有同行評審研究,這些研究比較了墮胎女性與其他女性的精神健康狀況。 顯然,墮胎後,一些女性會感到悲傷和悲痛,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臨床上明顯的疾病,如抑鬱症或焦慮症。但工作組在 8 月份得出結論:“在因非治療原因而對意外懷孕進行單次、合法、妊娠早期墮胎的女性中,精神健康問題的相對風險不高於分娩意外懷孕的女性的風險。” 與多次墮胎相關的風險的證據更加模稜兩可。
在其報告中,APA 強調了困擾許多研究的常見嚴重方法缺陷。“很少有研究包含適當的比較組,”工作組主席、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家布倫達·梅傑感嘆道。梅傑解釋說,唯一合適的比較組包括將意外懷孕持續到足月並選擇撫養孩子或將其送養的女性,因為這是女性在面對意外懷孕時除了墮胎之外的兩個主要選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許多研究沒有充分控制已知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其他變數,包括貧困、既往暴力暴露以及精神健康問題或藥物濫用史。 美國心理學會解釋說,未能區分這些共同發生的風險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關於精神健康與墮胎史之間關聯的誤導性報告。
工作組呼籲進行更嚴謹的研究,試圖理清這些混雜因素。“不是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梅傑警告說。“我們需要更好的研究。” 研究應該是縱向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跟蹤女性——幷包括更大、更具代表性的樣本。 此外,作者需要更充分地評估懷孕的意願程度。 例如,因胎兒異常而終止意願懷孕的女性可能比因意外懷孕而墮胎的女性在情感上遭受更多痛苦。
審查人員確定了美國女性在墮胎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幾個預測風險因素,包括對汙名的認知、對保密的需求、低社會支援以及應對方式等性格特徵。 墮胎後精神健康的最強預測因素是女性原有的精神健康狀況。
梅傑和她的同事認為,未來的研究應側重於瞭解導致負面情緒反應的條件,以及增強女性的復原力。 報告強調“女性及其處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並警告說,任何關於墮胎心理影響的全球性宣告都可能具有誤導性。
注意: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墮胎風險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