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國:電影
作者:Seth Caplan、Jeffrey Travis 和 Dano Johnson。包含 DVD、埃德溫·A·艾勃特的原著小說、關於電影製作的論文和一篇引言
作者:Thomas Banchoff。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8年。
埃德溫·艾勃特·艾勃特於 1884 年創作了數學寓言《平面國》。故事的主人公 A. 正方形沉浸在他的二維世界中,突然領悟到:在他的平面之外還存在著,一個三維宇宙。艾勃特透過闡述二維如何與我們的三維相關聯,引誘讀者想象我們自己的世界將如何與第四空間維度相關聯。透過展示人們傾向於躲避教條,這本書諷刺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階級意識和對女性的態度;例如,平面國的女性是線條,她們對男性構成危險,尤其是對神職人員圈子,她們可能會致命地刺穿他們。
電影製作人將這個故事製作成了動畫——這不是第一次嘗試——使其更易於 21 世紀的讀者接受。他們關於所面臨的審美選擇的文章引人入勝:例如,如何描繪一個二維生物轉身並向相反方向移動?(請參閱 DVD 瞭解他們成功的解決方案。)我問了彼得·懷特,一位八歲的朋友,他對這部小說並不熟悉,他如何看待這部電影。他喜歡圖形和時長(約 30 分鐘),他說他理解了“更大的概念”:你可以相信你看不見的東西,例如其他維度。但他對動機有很多疑問
為什麼神職人員圈子關心其他人是否知道第三維度?為什麼選擇那個特定的正方形來接受這種知識?等等。的確,
這部電影(必然地)過度簡化了故事。它提供了閱讀小說的靈感,而不是替代品——並且為所有年齡段的《平面國》粉絲帶來了樂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節選 AGAINST HAPPINESS: IN PRAISE OF MELANCHOLY
作者:Eric G. Wilson。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8年。
威爾遜是維克森林大學的英語教授,也是五本關於文學與心理學關係著作的作者,他小心地區分了臨床抑鬱症和普通憂鬱症。然後,他反對無情地追求幸福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幾乎 85% 的美國人認為他們非常幸福或至少是幸福的。心理學界現在正熱衷於一個新的領域,積極心理學,致力於透過快樂、投入和意義來尋找增強幸福感的方法……當然,所有這些幸福不可能是真實的。在困擾我們地球的所有問題中,這麼多人怎麼會幸福呢?……”
“就我個人而言,我擔心我們的美國文化過分強調幸福而犧牲悲傷可能是危險的,是對完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肆意遺忘。我進一步警惕這種可能性:在一個無疑是悲慘的世界中只渴望幸福將變得虛偽,滿足於忽視具體情況的不切實際的抽象概念。我最終對我們社會努力從系統中消除憂鬱感到恐懼。沒有靈魂的躁動,我們所有宏偉的渴望之塔會倒塌嗎?我們撕心裂肺的交響曲會停止嗎?”
編者注:這個故事最初以標題“Reviews”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