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間:一個奇妙維度的科學
作者:丹·福爾克。聖馬丁出版社,2008年
首先是工具,然後是語言。現在,將人類與動物王國區分開來的是時間——也就是理解時間的能力。科學記者丹·福爾克從多個方向探討了這個主題,從時間的自然週期(天空、季節)開始,然後轉向日曆;小時、分鐘和秒;記憶;時空;時間旅行;幻覺和現實。他一開始就吸引了我們,他探索了愛爾蘭紐 Grange 的史前“通道墓”,它比巨石陣更古老,也鮮為人知。在那裡,“一縷陽光”在冬至的早晨短暫地滲入黑暗的墓室,讓我們
“即使是隱約地,也能瞥見那些首先思考時間問題的人們的思想。” 從那時起,福爾克為了啟發和愉悅我們,選擇了、組織和解釋了大量的知識。我們感謝他。
擁擠的宇宙:尋找宜居行星
作者:艾倫·博斯。基礎圖書,2009年
在三月初,美國宇航局計劃發射開普勒任務,這是首個專門設計用於探測繞類太陽恆星執行的宜居世界的太空望遠鏡。事實上,歐洲人是先行者;在 2006 年末,他們將 CoRoT 送入軌道,這是一款旨在研究恆星但能夠探測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兩項任務都有待完成的工作。“宜居世界”的頻率,即地表附近有液態水的岩石行星,生物可以在那裡起源和進化,這是任何評估生命在宇宙中擴散程度的最重要因素。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天文學家艾倫·博斯預測,CoRoT 和開普勒將發現大量的地球。這些望遠鏡蓄勢待發,以證明他的預測是對是錯,而他的書為劇情的展開提供了重要且引人入勝的背景。
節選: 達爾文的神聖事業:對奴隸制的憎恨如何塑造了達爾文的人類進化觀
作者:艾德里安·德斯蒙德和詹姆斯·摩爾。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出版社,2009年
在這本對查爾斯·達爾文的生活和工作頗具爭議的重新解讀中,一本備受讚譽的 1991 年傳記的作者認為,達爾文進化論背後的驅動力是他強烈的廢奴主義,這有著深刻的家庭根源,並透過他在“小獵犬”號上的航行以及美國的事件得到了加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奴隸制的野蠻行徑使他幾乎看不見的廢奴主義突然變得鮮明起來。它需要一種新的承諾,一種他至今未能給予的承諾。
“他與戴著領巾的火地島人和戴著白手套的‘霍屯督人’的相遇,證明了人類文化適應性,這是任何反奴隸制宣傳冊都無法做到的。沒有什麼能比這更好地指出種族的可塑性。它證明了廢奴主義者對黑人能夠自力更生的信念是正確的。舉止無可挑剔的‘霍屯督人’活生生地證明了將‘野蠻’人類視為卑躬屈膝的野獸是邪惡的。這些種族遭遇加劇了達爾文的不公正感——受折磨的奴隸、潘帕斯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塔斯馬尼亞人的圍捕、‘霍屯督人’皮膚的填充。結果是他早期筆記本中令人震驚的傾訴,揭示了他進化事業背後的痛苦。”
經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出版公司許可轉載。保留所有權利。
注意:本文最初以標題“書評”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