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人生:地球停轉之日

這部 1951 年科幻經典的翻拍之作,以古老的神話包裹著現代的警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克拉圖回來了,而且比以前更糟糕,帶著機器人戈特,其體積是原版的四倍,並向人類傳遞了新的資訊,要求他們振作起來,拯救環境……否則就等著瞧。

翻拍的《地球停轉之日》與羅伯特·懷斯 1951 年的科幻經典影片非常相似,後者是一部包裹在基督寓言中的冷戰警告。在埃德蒙·H·諾斯的原劇本中,一位名叫克拉圖(邁克爾·倫尼飾)的外星大使乘坐飛碟狀的宇宙飛船(符合當時的 UFO 大會慣例)抵達華盛頓特區,隨行的還有一個八英尺(2.4 米)高的人形機器人戈特(由身高 7 英尺 7 英寸的洛克·馬丁飾演,他被發現時正在好萊塢的格勞曼中國劇院擔任門童)。 神經緊張計程車兵向克拉圖開槍,並將他匆匆帶到一個政府機構,他隨後從那裡逃脫,消失在城市中,與普通的地球人混在一起,最終以卡彭特先生的化名在單身母親海倫·本森(帕特里夏·尼爾飾)家中安頓下來,(以加強寓言,以免有人錯過聖經的暗示)。

克拉圖未能獲准進入聯合國,他原本希望在那裡傳遞和平的資訊,並警告地球人,由於核武器和太空飛行的致命結合已經實現,他們對鄰近行星文明構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但他會見了伯恩哈特教授(薩姆·賈菲飾),一位愛因斯坦式的人物,他正在研究一個極其困難的物理問題,克拉圖幫助他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像耶穌在聖殿裡向拉比們講道一樣)。這位持懷疑態度的托馬斯教授雖然印象深刻,但仍然持懷疑態度,他要求證明他的對話者的神力,克拉圖隨後透過停止所有電力傳輸(除了那些會造成生命損失的傳輸)一個小時,使文明停滯不前來證明這一點。當伯恩哈特急忙召集世界頂尖人才與克拉圖會面時,軍事暴徒再次展現了人性的陰暗面,他們冷血地槍殺了克拉圖,而克拉圖,像耶穌一樣,曾向他的追隨者預言過這一點。當他躺在帕特里夏·尼爾飾演的抹大拉的瑪麗亞的懷裡奄奄一息時,他提醒她向戈特傳遞一個至關重要的資訊,這個資訊作為科幻史上最著名的臺詞之一流傳至今:“克拉圖·巴拉達·尼克託。” 粗略翻譯:“克拉圖說暫時不要摧毀地球……來接我,讓我復活,因為這些愚蠢的人類又向我開槍了。”

戈特收到了資訊,前往政府大樓清空墳墓,並將屍體運回宇宙飛船,在那裡他復活了克拉圖。驚訝的抹大拉的瑪麗亞驚呼,指的是看似無所不能的戈特,“你的意思是,他擁有生與死的力量?” 最初的劇本要求對這個終極的“科學能走多遠?”問題給出肯定的回答,但布林審查委員會(電影行業的自我監管委員會)否決了這句臺詞,堅稱“只有上帝才能做到這一點。” 作為替代,克拉圖以普世的敏感性回答說:“不,這種力量是為全能的精神保留的。” (在鮑里斯·卡洛夫版本的《弗蘭肯斯坦》中——瑪麗·雪萊的經典之作,科學家因推動技術發展而受到懲罰——當怪物第一次活過來時,弗蘭肯斯坦博士驚呼:“現在我知道成為上帝是什麼感覺了。” 人聲軌道被移除,背景音樂被提升。 我被告知,在電影的修復版 DVD 中,人聲軌道已恢復。) 克拉圖重生後,從飛船中出來,向當局發出嚴厲警告,這是對新成立的聯合國的含蓄辯護。

“宇宙每天都在縮小,任何地方任何群體的侵略威脅都不能再被容忍。 必須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否則誰都不安全。 現在,這並不意味著放棄任何自由,除了不負責任地行動的自由。…… 任何更高權威的考驗,當然是支援它的警察力量。 為了我們的警察,我們創造了一個機器人種族。 他們的職責是在像這艘飛船一樣的宇宙飛船中巡邏行星,維護和平。……

在出現暴力跡象的第一時間,他們會自動對侵略者採取行動。 挑釁他們行動的代價太可怕了,無法冒險。 結果是,我們生活在和平中,沒有武器或軍隊,確信我們免受侵略和戰爭。…… 我來這裡是為了告訴你們這些事實。 你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星球與我們無關。 但如果你們威脅要擴大你們的暴力,你們的地球將被化為灰燼。 你們的選擇很簡單。 加入我們,和平地生活,或者繼續你們目前的道路,面對毀滅。”

在傳遞了他關於威脅毀滅和潛在救贖的資訊後,克拉圖耶穌(透過他的飛碟)升入天堂。

翻拍版對原版進行了增刪,幾乎總是以建設性的方式進行。 基努·裡維斯和詹妮弗·康納利完美地重演了主角,但導演斯科特·德瑞克森和編劇大衛·斯卡帕將海倫提升為天體生物學家,並讓她成為克拉圖的科學聯絡。 伯恩哈特教授(約翰·克里斯飾演,他以嚴肅的態度演繹了這個角色,儘管他曾出演過巨蟒劇團)正在研究他的“生物利他主義”理論(解讀:進化倫理學),作為故事中的一個元素加入進來,以說服克拉圖,人類值得第二次機會來表達我們的利他主義本性(伯恩哈特的立體聲音響中播放的巴赫音樂也加強了這一點。“這很美,”克拉圖在他的轉變中說道,從世界的毀滅者到救贖者)。



德瑞克森還巧妙地解釋了為什麼克拉圖會是一個雙足人科動物(另一個星球上獨立進化的不太可能產物)——對他原始外星身體周圍的胎盤組織進行基因工程改造,胚胎髮育加速數百倍,使他變成一個可以辨認的人類。“在你成為人類之前,你是什麼?” 本森詢問。 克拉圖的回答:“只會嚇到你。” 這比大多數科幻電影中對外星人的描繪更合乎情理。

德瑞克森還是一位注重科學準確性的人,他聘請了 SETI 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塞思·肖斯塔克來檢查對話(和黑板上的方程式)的精確性。 正如德瑞克森在加州理工學院關於他的電影的小組討論會上解釋的那樣——基努·裡維斯、加州理工學院宇宙學家肖恩·卡羅爾和噴氣推進實驗室機器人專家喬爾·伯迪克也加入了討論——肖斯塔克刪去了對宇宙飛船接近地球的一些毫無意義的胡言亂語,並將其替換為“該物體沒有遵循引力自由落體軌跡;因此,重新計算了它的路徑。” (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很高興向小組提出技術性和書呆子氣的問題。 給卡羅爾的示例問題:“物理定律是不變的嗎?” 答:“我看到你一直在閱讀我最近發表的技術論文,我在其中表明,自然規律可能在宇宙的不同時間和地點有所不同。” 給基努·裡維斯的一個稍微不那麼技術性的問題:“你是人類嗎?” 答:“如果你割我,我不會流血嗎?” 不錯。 我晚上最喜歡的部分是看到一群加州理工學院的女生舉著一個手工製作的標語——她們的數學 SAT 考試可能都考了 800 分——上面寫著“我遇見基努·裡維斯的那天,地球停轉了”。)

有些新增是不必要的,例如戈特的名字作為“基因組織機器人技術”的軍事首字母縮寫;或者用力過猛,例如透過將宇宙飛船變成物種拯救方舟來過度強調環境破壞主題。 至少機器人沒有被重新命名為戈爾。

克拉圖不再是卡彭特先生,但他透過復活一名拉撒路式的死去的州警來扮演耶穌的角色。 當本森的繼子要求克拉圖為他在伊拉克戰爭中去世的父親做同樣的事情時,德瑞克森進行了自我審查,讓克拉圖解釋說“有些事情我做不到。”(為什麼不能?復活是否受到死後時間的限制?) 電力中斷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並升級了克拉圖警告的嚴重性),28 英尺(8.5 米)高的金屬戈特分解成數十億個微小的奈米機器人,它們以人造材料為食——坦克、卡車、汽車、道路、體育場館、辦公樓以及其他一切代表文明的東西——隨著它們在全球蔓延而增長。(這就是來自外太空的灰色黏稠物!) 克拉圖不是來摧毀地球的;他是來拯救地球……免受我們自己的傷害:“如果地球死了,你們也會死。 如果你們死了,地球會倖存下來。”

《地球停轉之日》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其翻拍版遠不止於此,非常值得一看。 兩者都觸及了永恆的神話主題:毀滅與救贖、死亡與復活、凡人與不朽、個人自由與群體團結、國家主權與全球共同體,當然還有科學家扮演上帝和失控的技術。 神話,無論是書面形式還是視覺形式,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提出無法回答的問題並提供毋庸置疑的答案。 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對模稜兩可和不確定性容忍度很低。 我們希望透過用答案填補空白來減少認知失調。 傳統上,宗教神話一直髮揮著這種作用,但在今天——在科學時代——科幻小說是我們的神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