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復活史上最具代表性滅絕生物的真實故事》
作者:本·梅茲裡奇。
Atria出版社,2017年(26美元)
如果滅絕並非永久會怎樣?幾年前,哈佛大學先鋒遺傳學家喬治·M·丘奇(擔任大眾科學諮詢委員會成員)和他的同事啟動了一個專案,旨在透過將猛獁象的儲存基因程式碼與大象的基因程式碼拼接起來,從而復活著名的猛獁象。像猛獁象這樣的動物,它們適應了在草原棲息地生活,可以阻止樹木生長,並踩踏表土,使下面的土壤暴露在寒冷的地區風中,從而降低地表溫度並保持下面的永久凍土層(以及其中鎖定的強效溫室氣體甲烷)。因此,重新建立猛獁象種群可能是甲烷驅動氣候變化的有力緩衝。這本書既是對丘奇及其崛起為著名科學家的個人經歷的描述,也是對氣候變化、物種滅絕和保護生物學最新研究的巡禮,作者梅茲裡奇的敘述引人入勝,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彷彿小說一般。
《穿越陰影之地:科學作家對科學無法理解的疾病的探索》
作者:朱莉·雷梅耶。
Rodale出版社,2017年(25.99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疾病最嚴重的時候,雷梅耶醒來時會發現自己無法移動胳膊或腿,有時甚至無法說話。她看過的許多醫生都沒有提供治療,但診斷她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徵(CFS)——一種鮮為人知且幾乎沒有研究的疾病。絕望之下,這位科學作家不情願地求助於網際網路上其他CFS患者,他們鼓吹一種她最初認為很瘋狂的理論——有毒黴菌使她生病。他們的建議是:扔掉她的大部分物品,在沙漠中待兩週以躲避黴菌。她嘗試了,並震驚地發現自己走上了快速康復的道路。在這本引人入勝的回憶錄中,雷梅耶描述了她對未能幫助CFS患者的醫療系統的失望,以及她圍繞著她發現的這個看似不可能但有效的療法的矛盾情緒。——克拉拉·莫斯科維茨
《地震地帶:通往美國下一次毀滅性地震之路》
作者:凱瑟琳·邁爾斯。
Dutton出版社,2017年(28美元)
1959年,黃石國家公園附近的一次地震造成28人死亡,其中大多數人在赫布根湖邊露營,當時坍塌的峽谷壁將該地區埋在8000萬噸的巨石和樹木的滑坡中。墜落的岩石產生的颶風強度風掀翻了汽車,並將倖存者從他們的露營地撕裂。科學記者邁爾斯以赫布根湖地震為例,說明了這些事件可能造成的破壞。她花了一年時間與研究地震活動的科學家一起探索美國——有時會爬到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她討論了地震的力學原理、人為誘發的震顫的增加、城市為保護基礎設施免受破壞而採取的措施(或未採取的措施),以及使這些短暫而強大的現象更容易預測的技術進步。——安德烈婭·馬克斯
《不可能的命運:命運、機遇和進化的未來》
作者:喬納森·B·洛索斯。
Riverhead出版社,2017年(28美元)
當進化生物學家觀察到自然界中的某些特徵一次又一次地獨立進化時(例如海豚和鯊魚等大型海洋動物的流線型體形,或來自非洲或北美洲的無關豪豬類哺乳動物的刺狀突起),他們想知道這些特徵是否是不可避免的。進化是可預測的,總是產生相同的特徵,還是取決於無限的變數,產生無限的結果?進化生物學家洛索斯介紹了對這個問題的最新探索,包括他自己在巴哈馬監測各種棲息地蜥蜴身體尺寸的工作。他得出結論,進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可預測的,但僅在一定程度上。大量的隨機機會引導地球的進化走向了一條道路而不是另一條道路。地球上的物種在這方面是幸運的嗎?“是的,”他回答道。“註定的嗎?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