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用結核病藥物耐藥性增加

近來,疾病的控制受到結核病菌株的阻礙,這些菌株無法用二線抗生素治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來自《自然》雜誌

根據本週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1上的研究,超過40%對一線治療有耐藥性的結核病感染也對一些常見的備用藥物產生耐藥性。

控制結核病的努力正受到多藥耐藥性(MDR)結核病菌株的出現所阻礙,這些菌株對兩種一線抗生素——利福平和異煙肼——具有耐藥性。在世界某些地區,高達50%的結核病病例對這些藥物具有耐藥性2。 替代治療方案具有毒性且昂貴,依賴於效果較差的二線藥物,並且必須長期服用。 不幸的是,大多數耐多藥結核病病例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無法承擔全球遏制結核病夥伴關係組織估計3對抗該疾病所需的數十億美元費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近,已經出現了一些結核病菌株,它們不僅對一線抗生素具有耐藥性,而且對二線藥物中最重要的兩類藥物——稱為氟喹諾酮類廣譜抗生素和注射劑(阿米卡星、捲曲黴素和卡那黴素)中的一種或多種藥物也具有耐藥性。 這種廣泛耐藥性(XDR)結核病預示著一種令人不安的趨勢,即感染幾乎無法治療。

“現在採取措施診斷、治療和預防耐多藥結核病,以使其不會變成廣泛耐藥性結核病,這一點至關重要,”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結核病消除部門的醫療官,同時也是《柳葉刀》研究報告1的合著者Peter Cegielski說。

在雷達之下
Cegielski和他的同事調查了八個國家(其中大多數國家在耐多藥結核病負擔高的國家名單上)的1278名被診斷患有耐多藥結核病的人中對二線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普遍程度。 他們發現,43.7%的研究參與者感染的結核病菌株對至少一種二線藥物具有耐藥性,並且6.7%的感染被證實為廣泛耐藥性結核病。

該團隊還確定了與產生二線藥物耐藥性風險相關的因素,並發現最重要的是先前使用相同藥物進行治療。 “透過識別風險因素,我們可以幫助規範實踐,以確保患者得到正確診斷和治療,”Cegielski說。

到目前為止,對於獲得性二線藥物耐藥性還沒有明確的瞭解,因為耐多藥結核病猖獗的國家實驗室資源有限,並且缺乏持續的檢測。 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的結核病研究員Paul van Helden表示,《柳葉刀》的研究為了解未來進展提供了一個基線。

備用計劃
瑞典索爾納市瑞典傳染病控制研究所的臨床分枝桿菌學家Sven Hoffner表示,耐藥性結核病是“人為造成的問題”,通常是因為藥物不可用或質量差。 他說,控制它的關鍵是快速發現和治療病例。 然而,診斷可能需要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疾病仍然可以傳播。

"如果你診斷出耐多藥結核病,首先你需要檢查耐藥性,並應根據個體患者量身定製治療方案,”van Helden說。 然而,在絕大多數結核病負擔高的國家,這太昂貴且在後勤上很棘手。 去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4表明,2010年,只有16%的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得到了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然而,也有值得希望的理由。 一些國家,如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透過實施控制措施,已經設法穩定甚至降低了其耐多藥結核病的水平。 Cegielski表示,更快的診斷工具正在開發和實施中,儘管要使用它們來識別所有耐藥菌株還有一段路要走。 他補充說,兩種新的結核病藥物正處於開發的最後階段,也可能有助於取代那些因耐藥性而變得不那麼有效的藥物。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 該文章於2012年8月30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