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的機器人即使受傷也能蹣跚前行

新型四足機器人可以評估其身體損傷並相應地調整步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一個人磕到腳趾時,他會透過偏向另一條腿來彌補。更戲劇性的是,如果他失去了雙腿的使用能力,他仍然可以爬行以從 A 點到達 B 點。現在,一個形狀像四足海星的機器人也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款在康奈爾大學設計的九件式裝置,即使在遭受損壞後也能朝著目標前進。在《科學》雜誌本週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這種機械野獸評估自身狀況的演算法。

“這裡的主要進步不僅僅是診斷和恢復,而是機器人如何做到這一點,即建立一個自身的模型,”現在在佛蒙特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 Josh Bongard 解釋說。過去,試圖從損傷中恢復的機器人會嘗試數十萬次無效的試錯過程,旨在克服損傷。但 Bongard 指出,如果這些機器人要成為“下一代行星探測器”,“你不能假設這個機器人可以進行數十萬次試驗。它可能會進一步損壞自己或從懸崖上掉下去。”因此,Bongard 與他的同事 Victor Zykov 和 Hod Lipson 一起,對他們的機器人進行了程式設計,使其能夠仔細選擇行動,從而儘可能減少動作次數。

該機器人使用“驅動-感知”系統,在決定做什麼之前會執行許多可能性。在其電子大腦中,機器人會執行一個隨機的五秒鐘動作——例如抬起左腿,然後抬起右腿。然後,它會將該動作插入 15 個隨機選擇的模型中,這些模型本質上是對機器人如何組裝的 15 個猜測。然後,它將處理在每個模型中執行特定動作的所有結果——例如,一個模型可能會預測它會導致機器人向左傾斜;另一個模型可能會表明機器會向右傾斜。最後,機器人執行該動作。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機器人最終向左傾斜——其身體上的四個感測器可以確定這一點——它將拋棄所有沒有做出該預測的模型。“這基本上是自然選擇的粗略類比,”Bongard 指出。“這是一個由 15 個自我模型組成的群體,更合適的模型會傳播,而不太合適的模型會消亡。”

研究人員讓機器人在狀態最佳時執行該演算法,發現其選擇的移動模式是產生足夠的動量來向前拋擲身體,有點像尺蠖。當 Bongard 切斷其一條肢體時,它反而蹣跚前行。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專家 Ronald Arkin 表示,這款新型堅韌的機器人讓他想起了第一部《終結者》電影中阿諾德·施瓦辛格飾演的半機械人:該機器儘管遭受了幾次機械挫折,仍“勉強前進”以達到目標。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在人們無法到達的情況下,它可能具有重要的價值,”他評論說。“它在搜尋和救援或地外探索方面具有一些應用。”

目前,該機器人還沒有完全為任何時間敏感的操作做好準備。研究人員將兩次動作之間的時間設定為 20 分鐘,因為在這個階段,他們只是想看看機器人是否可以克服逆境。Bongard 相信,在未來,機器人可以更快地執行其演算法。“沒有理由說明該機器人不能透過無線方式與一組計算機通訊,”Bongard 說。“實際上,您可以非常快速地並行化此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