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中有很多“垃圾”,而這次我真的是字面意思。讓我們從去年11月18日在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動力學分會年會上發表的研究開始,該研究題為“袋熊如何製造立方體便便?” 是的,袋熊會產生骰子狀的排洩物。這種有袋動物的獨特能力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他們研究了從兩隻在世界各地道路日常交通事故中喪生的袋熊身上回收的內臟。
“在腸道的最後 8% 中,”糞便偵探寫道,“糞便從液態變為固態,由長度為 2 釐米的分離立方體組成。這種形狀變化是由於腸壁的方位角變化彈性特性造成的。” 在檢查之後,他們排空了腸道並將其膨脹,大概不是用嘴吹的。
“我們發現,”他們寫道,“立方體角處的區域性應變為 20%,邊緣處的區域性應變為 75%。因此,腸道在壁處優先拉伸以促進立方體的形成。這項研究解決了長期存在的立方體糞便形成的謎團,併為使用軟組織製造非軸對稱結構的新制造技術提供了見解。” 終於,3M 遇到了 BM。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早在 2018 年 3 月,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應用能源》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可以將家禽排洩物加壓烹製成可燃粉末,以替代部分煤炭用於發電。甚至可以壓制成煤球用於烹飪。感恩節前不久,NPR 做了一個關於這項研究的報道,並指出理論上可以收集一隻火雞一生中的糞便,將這些廢物變成燃料,然後用它來烹飪同一只火雞。也許選擇性育種甚至可以讓這隻倒黴的鳥自己拔毛。
在 12 月 20 日出版的《清潔生產雜誌》上,同一個以色列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關於人類排洩物的類似研究。引用如下:“據推測,人類排洩物的水熱碳化可能成為一種可持續的衛生技術。” 也許您未來的節能住宅將能夠將廁所直接連線到爐子。
去年 11 月,《科技內幕》挖掘併發布了與 2015 年首次報道的一個故事相關的影片,該故事是關於南極洲的巴布亞企鵝聚集在一起集體排便的。它們溫暖的鳥糞有助於融化冰雪。從而清理場地後,鳥類可以在海灘或小片植被上築巢。
同月,新聞網站 Crosscut 發表了一篇關於華盛頓大學保護犬計劃的文章。記者漢娜·溫伯格寫道,“輪換的 17 只幸運犬 ... [被] 教導將氣味檢測視為一種遊戲,它們因學習如何追蹤數十種物種的糞便氣味而獲得獎勵。”
這些狗在野外找到的樣本為研究人員提供了關於當地動物種群的寶貴資訊——比相機陷阱或毛髮陷阱能夠生成的資料更多。那麼,以嗅糞為生是什麼感覺呢?據稱,一隻狗將其描述為“艱難”。
同樣在 11 月,《兒科與兒童健康雜誌》發表了一項題為“一切都很棒:不要忘記樂高”的研究。六位兒科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吞下了一個塑膠樂高小人頭,代表無數小孩吞下的小物體,然後扒開自己的糞便,看看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排出。攝入和排出之間的時間被命名為發現和檢索時間 (FART),平均為 1.71 天。
作者指出,“物體在更不成熟的腸道中可能會更快地透過。” 因此,他們“主張不應期望父母搜查孩子的糞便來證明物體已被取出。” 換句話說,相信這個過程——這些東西有辦法自行解決。
